监管收紧也不是最近工信部开会才开始说的。
工信部找车企供应商开会之前,今年 2 月就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
这一次开会无非也就是再强调一遍,它的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三点。
第一、不能瞎吹自动驾驶,不能放松驾驶员检测
现在没有 L3,任何一个量产车即便再宣传 2.9999 也还是 L2,也就是人的责任,所以擦边宣传要被禁止,开智驾的监控必须更严格。
原文:
「企业应当向用户告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清晰且准确描述系统的能力边界及限制条件。禁止任何误导性宣传,不得将辅助驾驶功能宣传为自动驾驶」。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实时监测驾驶员是否脱离驾驶任务,明确监测方法、脱离判断阈值及响应时间,当驾驶员脱离驾驶任务时,应当有针对性的提示策略和风险减缓功能」。
第二、监管更严格,追溯更明确。
虽然现在智驾出问题还是人的责任,但是不代表车企可以心安理得随便来了。
「企业应当保存所有用户车辆系统运行数据不少于6个月,定期提交产品使用状况统计数据,包括系统激活状态下的总运行时长和行驶里程」。
出现严重事故需 24 小时内,一般事故需 48 小时内提交《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事件事故报告主要内容》。
这个报告的信息也非常细:
包括事故基本信息(时间、地点)、车辆信息(型号、传感器、行驶里程)、事故详情(ADAS状态、环境条件)及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如果这些数据丢了或者不全,那车企一定要负责。
第三、OTA 的更新收紧,不能没测试就乱推
现在有的车企经常看到别人有什么,然后自己就赶紧也弄一个 DMEO 去吹,给用户推送也用什么「内测」、「早鸟」去推送,实际上就是有点不顾用户安全。
所以规定了:
「软件在线升级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和测试,必须告知用户并获得确认同意,升级后及时告知用户升级结果。每次升级应有唯一标识」。
OTA升级需备案“变更参数”和“影响范围”,涉及技术参数变更需许可,消除缺陷按召回执行“。这些都是防止企业通过隐性升级去规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