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个中国小伙掉入北大西洋,靠喝鸟血、吃鲨鱼撑了133天。一艘路过的货船上有个人认清他的容颜后,大喊:别救!这一小伙子便是被称作“中国鲁滨孙”的潘濂。 1942年深秋的大西洋波涛汹涌,二十三岁的海南小伙潘濂,正趴在英国商船"贝洛蒙号"的船舷边擦洗甲板。 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已经在海上漂泊了三年,从香港码头的小学徒做到二等侍应生,海风在他脸上刻下了超越年龄的坚毅。此刻他并不知道,接下来的四个月将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航程。 十一月的海面突然炸开两道冲天水柱,德国U-172潜艇的鱼雷精准命中商船。钢铁船身像纸片般撕裂,潘濂被爆炸气浪掀进海里时,本能地抓住了救生衣带子。 海水裹着油污灌进鼻腔,他凭着从小练武的敏捷身手,硬是在漩涡中挣出条生路。两个钟头后,他撞上了艘随波逐流的木筏——六尺见方的"井"字结构,四个金属箱像城墙般围出方寸天地。 木筏上的物资箱藏着活命的关键:几罐饼干、半箱淡水,还有手电筒和信号弹。潘濂把帆布扯开搭成遮阳棚,拆了缆绳搓成钓鱼线。 头几天他按着船员培训的法子,每天在木柱上打绳结记日子。可当第三十根绳结勒进掌心时,年轻人突然扯断了所有绳头——再这么数下去,他怕自己会疯。 海上求生最要命的不是饥饿,是能把人逼疯的寂静,潘濂后来回忆说,那时候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像擂鼓。 他发明了各种消磨时间的法子:把鱼骨磨成针,用海藻编网兜,甚至给每片鱼干起名字。 有回逮着只迷途的海鸟,他捧着温热鸟血犹豫半晌,闭眼灌下去时腥气直冲脑门,却意外发现能提神醒脑。 真正的考验在第三个月降临,暴风雨卷走了最后半壶淡水,烈日又把木筏晒得滚烫。潘濂大腿根冒出鸡蛋大的脓疮,手指泡得发白溃烂。 最险那次是跟鲨鱼搏斗,咬住他刚钓上的大鱼不放,他抄起木桨照着鱼眼猛戳,溅起的血沫糊了满脸。等把鲨鱼拖上木筏,才发现自己浑身抖得像筛糠。 盼来的货轮变成最扎心的劫数,那天潘濂老远看见船影,嗓子都喊出血沫子。可等对方看清是个黄皮肤的,大船竟调头就走。 他瘫在木筏上盯着云彩看了一整天,突然发狠把最后条鱼干塞进嘴里——就算全世界都当他死了,他偏要活给老天爷看。 转机出现在第一百三十三天,海水颜色由墨蓝转成青绿,潘濂知道陆地不远了。三个巴西渔民划着小船靠过来时,他正用鱼骨挑脚底的贝壳。 后来报纸登了他挂着勋章的照片,可谁都看不见他后背上晒脱的三层皮。 英国佬给他发奖章时说这是"人类求生奇迹",他摸着勋章上凹凸的花纹,心想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被逼到绝境的死扛。 战后潘濂想回海南娶亲,却赶上时局动荡,那姑娘早当他死了,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他在纽约码头扛过货,后来凭着海上练就的巧手,在飞机厂当上零件检验员。 有回工会闹罢工,他蹲在厂房顶上啃三明治,恍惚又看见大西洋的浪头——比起海上那些日子,眼下这点风波算个啥? 这个被称作"中国鲁滨逊"的男人,晚年最爱蹲在布鲁克林码头看海。 儿子问他当年怎么熬过来的,他指着港口的渔船笑:"你爹我啊,跟那些打鱼的老伙计差不多,今天网不着就等明天,反正太阳总会升起来。" 1991年冬天潘濂走的时候很安详,床头柜上摆着个铁皮盒,里头藏着半截生锈的鱼钩。 参考资料:“海南鲁滨逊”传奇:海上漂流133天获救生还2010-09-18来源:海南日报
“必须给她转正”2岁幼童掉入40米深井,00后女辅警主动请缨!当众人想把她先拉起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