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遗体后,鞭尸三百下,然后脚踩其胸腹,右手抠出其眼珠,厉声道:你这无耻昏君,可曾料想会有今天?谁让你听信谗言,杀我父兄满门! 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可真到了生死仇恨面前,什么脸面、什么规矩,都不值一提。 江边的芦苇荡里,申包胥蹲着吐得昏天黑地。这位伍子胥的旧友刚看完“鞭尸直播”,靴子上还沾着墓土里的碎骨渣。他哆嗦着摸出块竹片刻字:“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兄弟你这报仇是不是太过了?刻完又觉得矫情,反手把竹片扔进江里。对岸吴军大营的篝火烧得正旺,照得楚国宗庙的牌位都发颤。 围观的老楚人嚼着菜根嘀咕:“这鞭子抽得比村头杀猪还带劲。”他们早看腻了楚平王活着时抢儿媳妇的烂事,权当看屠户剁排骨解闷。可当伍子胥踩着平王肚子喊“父兄之仇”时,几个老兵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刑场上,伍奢被砍头前还惦记着给平王整理衣冠的画面。血仇这玩意儿像陈年腊肉,闻着臭,嚼起来齁咸。 司马迁写《史记》时,笔尖在竹简上磨出火星子。他既夸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是烈丈夫,又嫌鞭尸太缺德。这感觉就像现代人刷短视频,既给复仇爽剧点赞,转头又骂编剧三观不正。倒是东汉的吃瓜群众实在,《吴越春秋》直接把伍子胥写成狂暴战士,连平王尸体的眼珠子都要抠出来骂街,比现在直播带货还刺激。 细琢磨这事儿挺黑色幽默。伍子胥前半生躲追兵、吃馊饭、一夜白头,后半辈子帮吴国练兵修城,临了高光时刻全毁在鞭尸上。就像学霸寒窗十年,最后热搜全是他的杀马特发型。更绝的是被对比的吴三桂——同样带外敌灭故国,老吴被钉在汉奸柱上,老伍反倒混成悲剧英雄。说白了,历史评判就是个势利眼,专挑长得帅的苦情故事原谅。 如今看客们还在吵:该不该给伍子胥发个“最佳复仇奖”?有人搬出《礼记》说“父仇不共戴天”,有人翻《汉志》骂他破坏殡葬文明。要我说,这事儿搁现在八成得闹上法庭——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赔偿,直播间礼物刷爆,热搜词条#古人维权实录#。毕竟连楚平王的墓都是违章建筑,水下宫殿害死九百工匠,活该被掘。
中国古代开国君主一览。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