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回应女子微创手术后脑死亡
从“脑死亡”悲剧,看医疗安全的“灰色地带”
22岁的卢晓丹,本怀着对新生命的期待走进手术室,却因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意外,生命轨迹被彻底改写。输卵管堵塞微创手术后,她在复苏室里遭遇长时间缺氧,最终脑死亡,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更是对医疗体系重重的一记警钟。
从事件过程来看,诸多环节都暴露出严重问题。术后等待苏醒的关键时期,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喉罩阻塞氧气供应,血氧骤降时报警仪器报警却被忽视,整整30分钟的缺氧时间,医生竟毫无察觉。家属多次表达探视意愿,却被一句“术后患者形象不是很雅观”拒之门外,错过可能挽救生命的时机。而当家属质疑时,院方称监控设备去年就已损坏,无法提供关键证据,如此回应实在难以服众。
这起事件反映出部分医疗机构在管理和医护人员责任心上的严重缺失。麻醉复苏室本是保障患者术后安全的重要关卡,却因医护人员观察不到位、对报警缺乏警惕性,沦为夺命之地。地方规范要求麻醉复苏室每15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可在卢晓丹的病例中,这些规定如同虚设,监管的漏洞显而易见。
医院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也令人失望。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诚恳地与家属沟通,解释事件经过并承担责任,而是用“调查中”来敷衍。涉事医生仅停职反省,却未向家属道歉,这种冷漠处理方式,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也让公众对医院的信任降至冰点。
此次事件也给患者及家属敲响了警钟。选择医院时,不能只看名气和级别,更要关注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口碑。就医过程中,要积极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保留好相关证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医疗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希望相关部门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也期待医院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将每一次手术都视为关乎生死的大事,别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让患者能够安心地把生命托付给医院 。
大为
通输卵管堵塞手术还把患者医死了?这是多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