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在上海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陈毅连任上海市长,当时陈毅已经被调入国务院分管文教科技工作,去北京前,陈毅把自己在上海的别墅交给了贺子珍。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蒋介石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陈毅与毛泽东等领导人最终形成了中共的军队发展战略。 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成为中共党内广泛认同的指导思想,陈毅随即开始组织和领导起义行动。 1928年,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成功打响,他与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部队在井冈山汇合。 1935年,蒋介石为捕捉陈毅悬赏50000大洋,他信心满满地认为陈毅的最终落网几乎已成定局。 时隔不久,蒋介石将悬赏金降至仅200块大洋。 陈毅调侃自己命越来越“便宜”。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了第二次合作。 陈毅多次参与协调与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合作。 其间,他曾风趣地提到,蒋介石为追捕他所开出的“200大洋”的悬赏金。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了关键胜利。 1945年,陈毅在津浦路阻击战中,成功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7年,陈毅在华东战场上取得了鲁南、莱芜等重要战役的胜利。 1944年,陈毅起草了《建军报告》,他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意义。 此报告在全党全军中得到了积极响应。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担任上海市市长后,尽管有亲戚要求通过他谋取职务或资源,但他拒绝一切私利交换。 1958年,陈毅转任外交部长。 陈毅邀请贺子珍住进他的别墅,这是一栋两层小楼,环境宜人。 起初,贺子珍不愿接受,但在陈毅的坚持下,她最终同意搬入。 此外,陈毅曾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一职务产生疑虑,甚至主动向毛主席提出辞职。 然而,毛主席鼓励他在外交工作中要敢于尝试,敢于学习。 然而,在1965年,陈毅出席阿尔及利亚主持的亚非会议时,陈毅向多国领导人承诺会议将按时召开,然而由于阿尔及利亚的动荡,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选择撤离。 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不满,陈毅也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误,向周总理诚恳地道歉。 此后,陈毅在外交领域的表现愈加成熟。 在国际会议上,他的发言不再仅仅是激情四溢,而是更多地结合了对国际局势的洞察。 尤其是在中国开展原子弹研制的过程中,陈毅将中国的立场与决心向世界传递清楚。 在一次与日本记者团的会见中,他大胆批评西方国家利用核武器威胁其他国家,表示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这种语言上的直接也赢得了许多普通人民的支持。 尤其是陈毅在回应著名作家金庸对其言论的批评时,以理性的口吻回应,粗中有细。 1970年,因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高强度的外交任务,陈毅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不适。 一次工作中,他感到腹部剧痛,尽管服用了多种药物,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陈毅提出了返回北京治疗的请求。 领导黄永胜却未能批准,于是,陈毅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毛主席汇报,并同意了陈毅的请求。 陈毅终于回到北京,住进了301总医院。 尽但医院的负责人直接表示没有床位,拒绝了陈毅的治疗请求。 而且医生并没有对陈毅进行详细检查,而只是进行了最基本的观察,且每次治疗后没有留下任何医疗记录。 陈毅在这段时间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经过一段时间,陈毅的腹部痛苦再次加剧。 他和家人再次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阑尾炎,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陈毅腹部的硬块异常巨大。 最终确认他患有严重的结肠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 1971年,陈毅的病情急剧恶化,再度住院治疗。 吴恒兴院长看到他承受巨大的折磨,心中愈加难过。 1972年,陈毅因病去世。 得知噩耗后,刘伯承前来医院探望这位老战友。 年老体弱且双目失明的他,在秘书的搀扶下,来到陈毅的病床前。 他向遗体行了三鞠躬。 刘伯承又继续在病床的四个方向分别行礼。 在这场告别中,刘伯承泪如雨下。 陈毅的追悼会十分庄严,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发表了简短的致辞。 那一刻,周总理的眼中满是泪水。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