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捅破窗户纸:他们也有技术,他们不是不会造电车,是他们压根不想造! 外国车企不是没技术,而是缺少“组装电脑”般的产业链协同能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能火起来,靠的是“全家桶”式的产业链优势,从上游的锂矿开采(赣锋锂业)、电池制造(宁德时代),到中游的电机电控(比亚迪)、智能驾驶(华为),再到下游的充电桩(特来电)、电池回收(格林美),全国1700多家核心企业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产业网。 就拿特斯拉上海工厂来说,95%的零部件都能在长三角200公里范围内搞定,这种“邻居家借个螺丝刀都能开工”的便利,让整车成本比美国本土低了20%。 反观外国车企,想造电动车却像在拼一幅缺了一半的拼图,欧洲车企想建电池工厂,结果发现锂矿要从澳大利亚进口,正极材料要从中国买,就连生产设备都得找韩国人。 德国大众曾计划投资200亿欧元建电池工厂,结果因为供应链断档,投产时间一拖再拖。 美国更离谱,想扶持本土电池产业,结果759GWh的产能被取消或延期,最后还得从中国进口电池模组。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让外国车企造电动车的成本比燃油车还高。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本质是产业链的竞争,中国用十几年时间打造的“新能源生态”,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而外国车企的产业链更像是一盘散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斯拉、大众都在中国设厂——不是他们不想“国产”,而是离开中国供应链,电动车根本造不出来。
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捅破窗户纸:他们也有技术,他们不是
琉璃映月痕
2025-04-18 10:28:10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