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贸易之争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选择了适度让步,然后双方达成协议。那个时

拼搏逐梦志飞扬 2025-04-18 10:43:18

七年前,贸易之争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选择了适度让步,然后双方达成协议。那个时候选择让步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当时跟美国的差距不小,可我们的让步换来了什么呢? 2018年3月,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那时候咱们的GDP刚到12万亿美元,人家美国19万亿呢,芯片一年进口3000多亿美元,比买石油花的钱还多,手机、汽车好多核心技术还攥在人家手里。 咱想着能谈就谈,别把场子闹太僵,5月就跟美国签了个备忘录,说多买点他们的大豆、天然气,放宽市场准入。 当时国内好多人还不理解,觉得咱咋这么软,其实是想着能用小钱换点发展时间,毕竟那时候咱产业链还在中低端打转,跟人家硬碰硬确实吃亏。 谁知道美国压根没把协议当回事,刚签完字不到十天,6月15号就翻脸了,说要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 咱也没惯着,马上对等反制,可美国一看咱还手,12月又把关税加到2000亿美元商品上,2019年5月直接提到25%,连华为、中兴这些企业都被列入“实体清单”,明摆着要卡死咱的脖子。 这时候咱才彻底明白,美国根本不是来做生意的,是想把咱按在地上永远当打工的。2019年,咱们彻底想通了:退无可退,只能硬刚。 以前总想着“以市场换技术”,结果人家技术没给,市场还快丢光了。现在明白了,核心技术花钱买不来,跪下求不来,只能自己咬着牙搞。 你看华为,早就在搞“备胎计划”,海思芯片平时藏着掖着,这时候直接转正,全国上下都挺华为,老百姓买手机优先选国产,企业订单往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本土企业倾斜。 国家也下了血本,2019年之后,每年在半导体研发上投几千亿,南京、合肥、深圳到处建芯片厂,以前没人敢碰的光刻机、EDA软件,现在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搞出来。 美国以为加关税能让咱企业破产,没想到咱玩起了“内循环”。 2020年疫情刚过,咱就搞“双循环”战略,国内大消费市场一激活,拼多多、抖音电商带着农村市场一起蹦跶,2023年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快6万亿美元了,比美国还多。 汽车产业更是争气,以前咱靠合资车撑场面,现在比亚迪、蔚来、小鹏直接杀向欧洲,2023年新能源车出口300万辆,把德国、日本都甩在后面。 美国加关税?咱把厂子搬到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的中资工厂突突突生产,照样把货卖到美国,关税最后反而让美国经销商和老百姓买单。 这七年下来,咱不是光挨打,也在拼命练内功。以前咱怕美国卡脖子的地方,现在都慢慢有了起色。 反观美国,关税加了个寂寞,2023年咱对美出口额比2018年还多,反倒是美国通胀飙到9%,老百姓怨声载道。 现在再回头看,幸亏当年没一直让步,要是顺着美国的意思拆了华为、停了芯片研发,现在咱就真成“经济殖民地”了。 这七年像一场残酷的成人礼,让咱明白在国际舞台上,软弱换不来尊重,妥协换不来和平。 美国以为咱是当年的日本,能靠广场协议按下去,可咱是中国,是从鸦片战争、抗美援朝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最懂“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道理。 现在咱不光不怕打,还学会了跟美国掰手腕:你搞科技封锁,咱搞自主创新;你拉盟友围堵,咱搞“一带一路”交朋友;你玩金融霸权,咱推人民币国际化。 七年前咱是被迫应战,现在咱是主动谋势,这仗打到最后,赢的肯定是咱,因为咱身后有14亿人拧成的一股绳,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有从不怕难的一股子狠劲。 跟美国拼了,不是咱好战,是被逼得没退路,而事实证明,咱越拼越硬气,越拼越有底气。

0 阅读:652

猜你喜欢

拼搏逐梦志飞扬

拼搏逐梦志飞扬

小康生活遗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