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哈工大学生孙家栋,决定吃了食堂红烧肉再回家,没想到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身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孙家栋的成就被许多人看在眼里,但谁也没想到,让他有机会走上这样一条路的,竟然只是一碗红烧肉。
孙家栋出生于1929年,那时候正值多事之秋,孙家栋运气还好一些,父亲是老师,在孙家栋的学习上,也提供了许多帮助。
他和其他人还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孙家栋是个左撇子,这是天生的,从小因为这个,他也没少受到别人的嘲笑。
甚至还因为这个,上小学的时候只上了两周就被学校劝退,好在孙家栋也不是一个容易服输的性子。
既然左撇子不受人待见,他就努力练习用右手写字,之后也是成功练出来了,再次到学校里去学习。
在1948年的时候,他进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之后又转入了汽车系,那是1950年的元宵节。
往常的时候,他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回到家里和家人团圆,但是也就在他走入食堂之后,改变了想法。
因为是节日,食堂里有红烧肉,看着桌子上诱人的红烧肉,孙家栋就想着,早回晚回都是一样,干脆吃了红烧肉再回去。
也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校领导突然出现了,还宣布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招募新兵,让有想法的人到操场报名。
孙家栋一听瞬间就懵了,根本就没来得及过多思考,就直接放下碗去操场上报名了。
一直到报完名,整个人也还是晕晕乎乎的,也就在当天,他就已经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如果他那天晚上选择了回家,没有走进食堂,大概是会按部就班的学习,参加工作。
但是年轻人,谁又没点热血呢,参军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可以让人热血沸腾的一件事,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孙家栋走上了一条自己都没有想过的道路。
一条充满艰辛,却又十分光荣的路,在去了北京之后,他先是被分配到了空军第四航校,作为俄文翻译来参与飞机驾驶课程的翻译,他也开始接触飞行器相关的资料。
翻译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在之后国家决定派人去苏联留学的时候,孙家栋毫不犹豫的就报名了,学习的就是飞机的设计和制造。
学习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光是语言都是一大难关,虽然他懂俄语,但到底还是不如自己的母语来的扎实,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继续学习的。
这也让孙家栋在学习上也更加的困难,不过他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一点一滴的把那些知识给吃透。
而他想的就是,学到更多的技术,将来好带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1958年的时候,他带着自己从苏联学到的知识,以及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回来了。
在研究院,一开始他是从事导弹研究的,因为此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他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也是在那一年,他参与制造的近程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孙家栋的才能也被钱学森看在眼里,之后更是成为了中国卫星第一个总体技术负责人。
让中国成为了第四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此后,孙家栋也一直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期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过他始终都没有放弃,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壁垒,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即便是在年迈之时,只要国家需要,他就毫不犹疑的站出来,84岁的他也依旧坚持奋斗在一线。
但是他其实并不出名,他对于这些也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只要能让国家变的更好,出不出名都是其次。
一直到现在,他仍然活跃在航天科技领域,这样为国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学习的啊!
这么说的话,真的要感谢那天的红烧肉,如果他当时回家了,或许就要错过这么一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