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部分精英正在逐步认清现实——
Hely Desai新德里战略与防御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助理,还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的研究员,以及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青年领袖基金的导师。
Hely Desai写了一篇文章《印度的战略反思:在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阴影下,是否应超越比较》。从中印关系角度看,可以之为参考从中揣摩一下印度精英的心路历程。但若放在印度国内,也可让我们一窥印度“自研”和“外购”两种思潮的碰撞。如下全文(有删节):
随着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的不断推进,印度正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它不仅落后于中国,而且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差距。中国最近展示的J-36隐形战斗机和Type 076两栖攻击舰等新型装备,进一步突显了中国在军事领域的进步。与此同时,印度的“印度制造”计划和军事现代化仍存在严重滞后,特别是在高端技术装备的研发上,长期依赖进口和国内生产的低效性使得印度的地缘政治目标变得更加复杂。
■追赶中国?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隐形技术和海军实力的提升上。J-36战斗机的首飞以及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增强空中优势和投送半径的战略。这些进展可能会对印度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在空中力量的竞争上。
然而,印度在武器系统的发展上仍显得步履维艰。虽然印度政府强调自主创新并力图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但其防务工业体系仍严重依赖进口。印度航空工业的核心企业,印度航空有限公司(HAL),因延误交付Tejas战斗机等项目而受到批评,这突显了印度在本土装备研发上的诸多问题。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与中国合作,计划购买J-31隐形战斗机,这将直接威胁到印度在空中优势上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在区域安全中的不安。
■印度防务现代化的停滞与挑战
印度一直面临着中国和巴基斯坦在空中力量和海军力量上的挑战。尽管印度在保持军事准备上投入巨大,但其防务现代化进展缓慢,尤其是在隐形战斗机、核潜艇、电子战及导弹技术等领域。中国的军事突破令印度防务界愈加焦虑,而其本土研发始终未能赶上技术的快速发展。
印度的传统战略之一就是不断追求与中国的军事对比,然而,这种战略是否仍然现实?中国的军事优势已经显著,印度能否继续依赖自我研发以追赶中国,或应调整战略,承认现实,采取更为务实的防务路线,已经成为印度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政治言辞与战略现实的矛盾
长期以来,印度的政治言辞强调国家有足够的能力捍卫自身,尤其是对来自中国的压力。然而,这种政治话语往往忽视了印度在高技术武器系统上的明显短板。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对峙事件暴露了这些差距,特别是在第五代战斗机、核潜艇、导弹防御等关键领域。
随着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迅速进步,印度越来越难以继续依赖对比来定义其战略目标。印度政治和媒体长期营造的“自力更生”神话,虽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却与现实脱节。在此背景下,印度开始重新审视其战略方向,并逐步接受与中国之间巨大的技术、经济和工业差距。
■接受现实与战略转型
如今,印度正在从一个以“竞争”为核心的防务政策转向一个更加务实的战略。印度的政策可能需要调整,摆脱一味追赶中国的竞争心态,承认防务现代化中存在的差距,并专注于自身的战略需求。虽然“自力更生”依然是印度的目标,但如何在短期内通过进口技术弥补这一差距,成为印度不可回避的课题。
因此,印度需要进行深刻的军事工业改革,简化采购流程,加强与外国的战略合作,并通过更具战略眼光的军事采购和研发,逐步填补技术和能力上的空白。
■未来的方向
印度的军事战略未来不应仅仅依赖和中国的“对比”,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独特安全需求来定义。印度应加快海军扩展、发展非对称作战能力以及增强远程投送能力。同时,印度还应加强与西方国家如美国、法国等的技术合作,确保从这些国家获得技术转让和工业协作。
总结来说,印度必须打破政治言辞与实际能力之间的鸿沟,避免仅以象征性举措取代实质性进步。印度应在增强自身防务能力的同时,避免单纯追赶中国的节奏,而是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和战略利益,制定出更加现实的防务战略。
飞扬军事[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