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五十岁,自己早已为人父母了,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甚至也开始成家立业了。 这个时候,自己也算熬过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开始享点清福了。 可是,回头看看,那些上了年纪的父母,八九十岁的样子,还健在呢。 这个时候,怎么对待他们,成了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老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都说老年人难伺候,但比起他们能陪在我们身边,那点麻烦又算什么呢? 父母还在,家就还在。人到五十,父母高龄健在,一定要坚持这三条原则!
01 无论多忙,别断了联系。 人到五十,自己也快迈入老年了,操心的事不少。 工作还没完全放手,孩子的婚姻还要帮衬,甚至有了小孙子,操心事一大堆。 可无论多忙,都不能断了跟老父母的联系。 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回家看看,都得做。 我有个邻居大哥,父母都九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 可他因为工作忙,经常几周不回去,电话也少打。 后来有次回去,才发现老母亲摔倒在家,腿疼得都站不起来了,老父亲也束手无策。 那一刻,他特别自责,说早知道就隔天打个电话,或者常回去看看。 老年人不说话,不代表不需要关心。 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可盼着儿女能回来看看。 就算不为别的,回去跟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做顿饭,他们心里也就踏实了。
02 生活有分寸,别乱安排父母的生活。 老年人过日子,有他们自己的习惯和节奏。 就算你觉得他们的生活不健康、不科学,也不要一味强求改变。 到了八九十岁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强行干涉,反而会让他们更难受。 我认识一个阿姨,特别孝顺,买了保健品送到老家,非要老母亲每天喝。 可她妈就喜欢喝白开水,觉得那些五花八门的东西反倒难喝。 阿姨一生气,跟老母亲吵了一架,说她不听话,不懂得保养。 后来,老母亲背地里跟人嘀咕,说自己老了还要被女儿管,心里特委屈。 老年人有时候并不在乎健康理论,他们更想按自己的方式活着。 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过得舒坦,就比什么科学理论都重要。 与其强迫他们改变,不如在日常小事上尽量照顾他们的意愿。 放宽心,老人活得舒心,比啥都强。
03 话语有分寸,别揭父母的短。 父母老了,有时候难免做错事,甚至说话没逻辑,办事不利索。 有的儿女看不过去,就直接数落,嫌他们笨手笨脚,甚至说他们“老糊涂”。 殊不知,这样的话,刺痛父母的心,比刀子还疼。 我有个朋友,脾气挺急。 有次带父亲去医院,父亲排队的时候走错了地方,他当场就吼:“你怎么这么笨啊!说了多少遍还记不住?” 父亲没吭声,低着头跟在他后面。后来才知道,老人背地里偷偷抹眼泪。 老人年纪大了,记性差,行动慢,这是自然规律。 作为子女,应该多些包容和理解。 对待父母,多点耐心,话语里有分寸,不揭短,不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