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关税政策突变引发行业震动。去年10月加征的45%惩罚性关税,在实施半年后戏剧性转向"最低售价"机制,表面看是贸易战熄火,实则暗藏产业博弈新杀招。 德国车企的集体焦虑成为转折关键。大众、BBA等品牌在华销量占比超三成,若因关税战失去中国市场,将动摇百年汽车帝国根基。这种"既要欧洲工厂开工,又要中国金主买单"的纠结心态,迫使欧盟选择折中方案。 美国4月对欧汽车加征25%关税的背刺,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欧洲车企每年384亿欧元的美国市场利润遭腰斩,逼得欧盟必须稳住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这种"前狼后虎"的处境,让布鲁塞尔不得不放下贸易大棒。 看似让步的3.5万欧元价格红线,实为温水煮青蛙。中国车企现有欧洲车型均价仅2.8万欧元,新规直接抬价25%,既保护了欧洲本土品牌,又倒逼中国放弃价格战。这种"软刀子割肉"的策略,比关税更致命。 比亚迪、蔚来等头部玩家已开始破局。通过匈牙利工厂落地和高端车型输出,中国车企正将战场从价格带转向技术战。当欧洲消费者为比亚迪仰望U8支付10万欧元时,这场博弈才真正进入深水区。 欧洲经销商库存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在关税实施后不降反升。这种"越打压越壮大"的怪圈,暴露出欧洲新能源产业链的致命短板——离开中国电池和技术,欧盟2035禁售燃油车计划恐成泡影。 这场关税变局最讽刺的,是昔日汽车发明者要向东方学生交学费。当大众用中国技术改造ID系列,当雷诺Spring电动车60%零部件来自中国,传统汽车强权的黄昏已然降临。
4月11日,中欧达成共识,但中国输欧电动车不能低于29万!因为欧洲超半数的人表示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