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美国做事的下场!美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失联数周,妻子首度发声:为这国奉

阿智通鉴 2025-04-18 18:32:08

这就是为美国做事的下场!美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失联数周,妻子首度发声: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信息源:观察者网:美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失联数周,妻子首度发声: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华裔教授王晓峰最近成了舆论焦点。3月28日清晨,FBI特工突然包围了他在伯明顿和卡梅尔的两处住所,翻箱倒柜搜查近10个小时,搬走20多箱资料,包括他2000多万美元的国防项目资料和孩子的作业本。   当天,印第安纳大学火速删除他的所有信息,连邮箱都停用了,妻子马念丽也被解雇。这对在美国奋斗26年的夫妻,一夜之间从"美国梦"的成功者变成了"国家公敌"。   马念丽在亚裔美国学者论坛上泣不成声:"我们把美国当作家,可他们连个罪名都不给。"王晓峰的遭遇并非孤例,而是美国"中国行动计划"的最新牺牲品。这项始于2018年的政策,表面上是打击经济间谍,实际却成了针对华裔科学家的猎巫行动。截至2024年,全美87个科研机构的246名华裔学者被调查,103人职业生涯被毁,超五分之一被禁止申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   王晓峰的案子充满荒诞。他作为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顶尖学者,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合作都是公开透明的学术交流,甚至连团队中的中国博士生都成了"罪证"。更讽刺的是,FBI指控他的所谓"证据",竟是2017至2018年间接受的一笔中国研究资助——而这笔钱是学校批准的。这种"有罪推定"的办案方式,让许多学者不寒而栗。   类似的悲剧早已上演。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因未在简历中详细列出中国顾问身份,被FBI逮捕并起诉,最终所有指控被撤销,但他的名誉和生活已无法挽回。加州理工学院博士谭鸿锦因离职时误存一份公司文件,被判刑两年零八个月,尽管他否认与中国政府有关联。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只要你是华裔,哪怕正常学术交流都会被视为威胁。   美国司法部的数据更令人震惊:在"中国行动计划"涉及的148人中,88%是华裔。这种系统性的种族歧视,连美国学术界都看不下去。斯坦福大学177名学者联名抗议,称该计划"将学术自由与国家安全对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码学专家马修・格林直言:"这不是反间谍,是针对整个华裔群体的迫害。"   更严重的是,这种政策正在摧毁美国的科研竞争力。斯坦福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行动计划"实施后,华裔科学家外流率增加75%,三分之二选择回国。被加州大学解聘的神经科学家付向东加入西湖大学,吴息凤、李晓江等顶尖学者也纷纷回国。这些人才的流失,直接导致美国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被削弱。   中国政府多次严正交涉,要求美方停止这种政治操弄。驻美大使谢锋指出,这种政策"毒化中美人文交流氛围",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痛批其"是麦卡锡主义的现代翻版"。就连美国联邦调查局前高级官员也承认,过去的行为对华裔群体造成了"负面影响"。   王晓峰的案子还在发酵。他的学生们发起联名信,要求学校给出解雇理由;印第安纳大学法学教授卡尔・温伯格质疑校方违反程序正义。而FBI至今未公布任何实质性证据,只是反复强调"国家安全"。这种欲加之罪的做法,让整个学术界陷入恐慌。   这场由政治操弄引发的学术灾难,最终伤害的是全人类的科技进步。当华裔科学家被迫离开美国,当正常学术交流被视为间谍活动,美国失去的不仅是人才,更是国际公信力。正如《自然》杂志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亚裔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这敲响的不仅是美国科研界的丧钟,更是整个国家的警钟。   王晓峰的遭遇,是无数华裔学者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美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却在政治漩涡中沦为牺牲品。这场闹剧何时才能收场?或许只有当美国真正摒弃冷战思维和种族偏见,才能重新赢得全球人才的信任。而这一天的到来,可能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遥远。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