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镇,江西兴国县长冈乡人,1919年出生。
当时,村里突然传出一个谣言,说钟发镇是逃兵,甚至还有人说他是汉奸。因为这个谣言,钟发镇受到了村民们的批判,连他的家人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钟发镇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他多次向政府申述,可惜他拿不出任何有用的证据。
正当钟发镇绝望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李先念的名字,这让他看到希望,钟发镇对村民们说:“我终于找到可以证明我身份的人了!”
在钟发镇看来,李先念肯定记得他这个“红小鬼”。
1932年,13岁的钟发镇参加红军。
入伍前,钟发镇接受过三年的小学教育,这在红军中属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才,参加红军后,钟发镇先是当了一段时间的卫生员,不久又成了一名宣传员。
年纪轻轻的钟发镇,跟随红军走过长征,他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红军胜利会师后,钟发镇被调到了红九军担任译电员,不久,红九军奉命西渡黄河打通河西走廊。
西征路上,红九军等西路军部队遭到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由于敌众我寡,加上西路军没有援军,红九军等部队伤亡惨重。在甘肃古浪县,红九军的战斗部队遭到重创,就连钟发镇等机关人员都投入了战斗。
古浪战役结束后,红九军所剩不多的兵力,就被编入李先念的三十军。活下来的钟发镇,就在李先念身边担任译电员,这时候,钟发镇的年纪不大,个子比较小,李先念等红军首长经常叫他“红小鬼”。
不过一个普通译电员,不会让李先念记住那么久,除非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让李先念难忘的事情。
钟发镇就曾译出了一份让李先念失态的电报。
1936年12月,钟发镇译出一份电报,内容是:“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钟发镇译出这份电报后,第一时间拿给了李先念,李先念看到电报上的内容,迟迟不敢相信,还向钟发镇确认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李先念激动地拥抱钟发镇,说:“红小鬼,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对红军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不能改变西路军的处境,马家军还在围剿西路军,李先念只能继续率部向新疆地区转移。进入祁连山后,西路军再次与马家军遭遇,激战中,钟发镇负伤,不幸被俘。
面对敌人的审讯,钟发镇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他说自己是一名卫生员。恰好这时,马家军有一个团长的父亲生了重病,这个团长听说钟发镇是卫生员,就要求钟发镇给他父亲看病。钟发镇参加红军以后,确实当过一段时间的卫生员,学过医术,而且水平也不错。
在钟发镇的医治下,敌军团长的父亲病情渐渐好转。
这样,敌军团长见钟发镇医术高明,便相信他就是卫生员,还让钟发镇照顾他的父亲。这样一来,钟发镇便脱离了生命危险,期间,钟发镇一直想过逃跑,只可惜周围都是敌人,他只身一人根本无法逃出去。
在照顾敌军团长的父亲时,钟发镇偶然认识了敌军团长的小老婆,这个小老婆与他是江西老乡。
或许出于同乡之谊,或许是内心善良,敌军团长的小老婆决定帮钟发镇逃出生天,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时间久了,敌军团长渐渐对钟发镇放松了警惕,钟发镇在敌军团长小老婆提供的帮助下,顺利逃了出来。
逃离敌营后,钟发镇沿途乞讨,四处奔波流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41年回到了江西老家。
回家后,钟发镇娶妻生子,过着普通人的日子。
没想到在特殊年代,有人污蔑他是逃兵,甚至还说他是汉奸,连他的家人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钟发镇忍无可忍,就给李先念写了一封信。
钟发镇相信,李先念肯定忘不了西安事变,只要李先念想起西安事变,就能想起那封电报,也就能想起译出这份电报的他。在信中,钟发镇先是讲了与李先念相处的经历,之后讲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希望李先念能出面为他证明,证明他不是逃兵,更不是汉奸。
李先念与钟发镇接触的时间不长,加上时隔多年,他已经记不清钟发镇这个名字,但看完信的内容后,李先念马上就想起了当年在他身边工作的“红小鬼”。
因为对于西安事变,李先念确实印象深刻。
李先念清楚,知道西安事变译文那段经历的人寥寥无几,除了他,就只有当年的“红小鬼”钟发镇了。
所以在收到钟发镇的信后,李先念就亲自出面为他证明身份,甚至连徐向前也写信过问这件事情。
在李先念、徐向前的过问下,兴国县政府为钟发镇落实了“失散红军”的政策,使得他可以享受相关待遇。
随后,有关钟发镇的事情就在村子里传开,村民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冤枉钟发镇了。钟发镇不是逃兵,更不是汉奸,他是老红军,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西路军,甚至还被李先念称为“红小鬼”。
这让曾经骂过钟发镇的村民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