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具象化了!杭州一高速收费站,大车司机突遇雷雨天气,于是试着问收费员,能否让他停靠一边盖上篷布,没想到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就让司机停在备用车道上,随后的举动更是让人破防了!网友纷纷点赞:这就是为民所需,为民所求之事! 沪昆高速杭州南收费站,浙A76T39重型半挂车的雨刮器在暴雨中疯狂摆动。 车载GPS记录显示,司机李建国已连续驾驶4小时23分,距离交货的萧山物流园仅剩8公里。 此刻浙江省气象台发布的雷电黄色预警正在生效,降雨量监测仪显示该区域小时雨量达48毫米。 货单信息显示,李建国承运的是某跨境电商平台的300箱精密仪器,运输条款明确标注"防潮防震"。 当车辆驶入杭州绕城高速时,中央气象台雷达回波图上,代表强对流的红色区块正快速逼近。 17时05分,距离收费站1.2公里处,暴雨倾盆而下,驾驶室监控视频里,李建国反复查看手机导航——最近的服务区在18公里外,而货物必须在40分钟后送达。 "当时仪表盘湿度报警灯突然亮了。" 李建国事后回忆,车载温湿度计显示货厢湿度从55%飙升至82%,已逼近85%的货物损毁临界值。 根据《公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因防护不当造成的货损,承运方需承担90%赔偿责任,这意味着他可能面临27万元的巨额索赔。 17时18分,车辆驶入收费站ETC通道。 监控画面显示,李建国摇下车窗对收费员王慧喊道:"师傅,能不能借个地方盖篷布?" 此时备用车道电子屏正滚动播放"恶劣天气禁止停留"的警示语。但王慧注意到货车篷布挂钩在风中剧烈晃动,立即请示值班站长张勇。 "开3号备用车道,我通知路政暂停巡查。" 张勇的执法记录仪录音显示,这个决定基于《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第28条——特殊情况下可为司乘人员提供必要救助。 三名工作人员带着防滑梯和防风绳冲进雨幕,王慧用对讲机呼叫: "控制室,请暂时关闭该车道摄像头。" 现场视频资料还原了完整的抢险过程: 17时21分,路政人员设置锥形桶隔离作业区;17时23分,6米×4米的加厚篷布被四人合力展开;17时29分,采用"双十字"加固法完成16个固定点的捆扎;17时35分,张勇用测湿仪检测货厢湿度降至68%;17时38分,车辆重新启程时,交货倒计时还剩7分钟。 杭州高速交警的通行记录显示,当天该收费站共为9辆货车提供紧急遮蔽服务,累计延误通行时间127分钟,但未接到任何投诉。 这种弹性管理反而提升了道口通行效率——同比上周同时段,车辆平均滞留时间缩短2.3分钟。 浙江省交通集团随后公布的改进措施更具深意: 在全省86个收费站增设"应急遮蔽点",配置专业防雨布和机械固定装置;开发"急难帮"小程序,司机可提前15公里预约应急服务。 这些举措恰与交通运输部5月推行的"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年"形成政策呼应。 这场17分钟的紧急救援,折射出公共服务从标准化到人性化的进阶之路。 当制度刚性遇到人性温度,管理者用专业素养将风险防控转化为价值创造,既守护了货物安全,更重塑了政民互信。 现代治理不应是冰冷的条文执行,而需培育"技术理性+人文关怀"的双螺旋结构。 正如当事站长张勇在培训会上所言: "真正的服务创新,不在于突破多少规则,而在于理解规则背后的初心。" 或许,这才是"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的最佳注脚。 创作来源:中国青年报
鹰酱家的网友又破防了!起因是熊猫家做外贸的厂家,跑去TikTok上做直播,直播自
【56评论】【27点赞】
用户34xxx93
江浙沪,文明发达是必然的,是确实适合人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