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蒋红英在店里买菜,无意说起自己曾经是红军,健谈的店小妹也顺势聊起自己

熹然说历史 2025-04-18 21:25:25

1987年,蒋红英在店里买菜,无意说起自己曾经是红军,健谈的店小妹也顺势聊起自己爷爷的故事,听到一半,蒋红英惊呼:这是我丈夫。 1987年9月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郑州菜市场的棚顶洒下斑驳的光影。蒋红英老人吃过早饭,便拎着竹篮子慢悠悠地来到了菜市场。她那满头银发、瘦小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岁月的沧桑在她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走着走着,她的目光被一个新开的咸菜店吸引住了。店铺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一个年轻姑娘正在里面忙碌着。蒋红英平日里就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看到小店主是个年轻姑娘,便主动走了过去。 "姑娘,你这咸菜看起来不错啊!"蒋红英笑着打招呼。 小店主抬头看了看这位和蔼的老人,热情地回应:"大娘,要不要尝尝?我家的咸菜可是老配方!" 就这样,两人闲聊了起来。蒋红英摊位就在附近,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一来二去,话题从家常琐事转到了各自的家庭。 "我爷爷也是个老人了,以前可是当过红军呢!常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小店主骄傲地说。 听到"红军"二字,蒋红英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是吗?我年轻时候也在红军待过。那会儿才十一岁,从浙江定海逃出来的。" 小店主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一时间充满了敬意。 "大娘,您才十一岁就参军了?" 蒋红英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回忆的神色:"那时候,我爹因为是革命党员,在'四一二政变'中牺牲了。我被逼着做童养媳,吃不了那苦,就逃了出来。一路北上,靠乞讨活下来,经过大别山的时候听说有红军部队在那里发展,我就去报了名。" "那您是怎么参军的呢?"小店主好奇地问道。 蒋红英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那天我排队等着报名,轮到我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看我还是个小姑娘,笑着问我为什么要当兵,家里人知不知道。我那时候倔强,就说:'别瞧不起人,你能当,我也能当!我是偷偷从家乡逃出来的,不想给人家当童养媳!'" "后来呢?"小店主被这段往事吸引住了。 "后来我就当上了宣传员,那个接收我入伍的战士叫赵基生,比我大五岁,长得精神。我们常在一起工作,慢慢地就有了感情。1932年春天,在湖北随州,经过红军师长廖荣坤介绍、军长徐向前批准,我们结了婚。" "婚后生活怎么样?" 蒋红英的眼神暗淡了下来:"没过多久,国民党就大规模围剿我们。赵基生那时已经是团长了,在一次战斗中腹部和腿部都中弹了,伤得很重。后来我也在突围战中被刺了三刀,勉强逃了出来。那时正好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们……我们就这样失去了联系。" 小店主听得入神,突然说道:"我爷爷也是在那次战斗中受的伤!他也叫赵基生,是河南新县箭河乡石岗村人。" "你说什么?"蒋红英的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闪电击中,"他叫什么名字?" "赵基生啊,我爷爷。" "天啊!"蒋红英颤抖着声音,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这是我丈夫!我的丈夫!" 店小妹听完蒋红英的惊呼,一时也愣住了。她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老人,从这位老人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来看,确实不像是在说谎。但这故事又实在太过离奇,她一时难以确信。 "老太太,您别着急。这样吧,咱们先去照相馆照张合影,我把照片寄回老家给爷爷看看,让他来辨认一下。" 蒋红英点点头同意了。照完相后,店小妹将照片寄回了河南新县箭河乡石岗村。不久,石岗村的赵基生收到照片,当看到孙女身旁站着的那位老人时,他整个人都震惊了——虽然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但那双眼睛,那神态,分明就是他曾经的妻子蒋红英! 确认了彼此的身份后,两位老人开始通过电话联系。蒋红英这才知道,原来当年赵基生养好伤后回到了部队,却听说她去了前线并失去了联系。赵基生多方打听,最后只得到她可能已经牺牲的消息,悲痛欲绝的他在几年后回到了家乡,与村里一位女子成婚,组建了家庭。 而蒋红英在失联后的经历也同样坎坷。她在四处流浪中辗转来到南京,找到了在富户家当保姆的母亲。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她嫁给了一位名叫张的会计。 建国后,张先生被调到河南郑州的第五建筑公司工作,蒋红英也随之北上。来到河南时,她心中不禁又想起了赵基生,因为他曾告诉过她自己是河南人。但已经与张先生组建了新家庭的她,只能将这份思念深埋心底。此后三十年,她与张先生平淡相守,直到1985年,张先生因病去世,她开始独自靠卖菜为生。 得知彼此还健在后,两人只是通过电话联系,蒋红英顾虑重重,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影响赵基生的家庭生活。然而1992年,当她得知赵基生因旧伤复发行动不便时,她决定亲自前往探望。 那天,当蒋红英在赵基生孙女的陪同下来到石岗村时,只见赵基生穿着一身新衣服站在门口,儿孙们簇拥在他身旁。两位老人相见,紧紧相拥,泪流满面,周围的亲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0 阅读:5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