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再一次语出惊人,他说:“退休后才发现,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终都会全军覆没,什么攀比、计较、面子,都越来越没有意义,都是些折磨人的东西。人老了,最高级的活法,是做到以下3件事!” 作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位。 在获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网络上就充斥着“面丑心恶”、“民族败类”,更有“向诺奖评委行贿”等等不堪入目的词条!写这些文章的人,有好多是同行,也有很多是跟风者,甚至有的人连莫言的文字都没读过,就人云亦云! 面对这些攻讦与批评,莫言并没有辩解,而是笑着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写作,我把该说的话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用嘴说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8年之后,他带着《晚熟的人》归来,整本书由12个短篇小说组成,书中生动描述了高密东北乡里无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引起无数读者的热议。 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一个朴实而经典的道理:“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终都会全军覆没,什么攀比、计较、面子,都越来越没有意义,都是些折磨人的东西。人这辈子,最高级的活法,是做到以下3件事!” 不多言,不管闲事! 莫言说:“吃过很多亏才知道,任何关系中,都不要做那个话多的人。”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是莫言的亲身体验。莫言,小时候就是个话唠,爱管闲事,又管不住嘴,因此经常给家里人招来麻烦。母亲告诫他:“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谨言慎行,以防祸端。” 所以,这才有了“莫言”这一笔名,为的就是提醒自己少说话、管住嘴。 多嘴或多管闲事,总是会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人老了,别多嘴,别管闲事,克制自己的分享欲、表达欲、倾诉欲,才能活得更加通透。 心里别存事,就是好余年! 莫言说:“不要执著于令自己痛苦的事物,不要去惦记再也回不去的曾经。有些事,放弃得越早,未来就会越好。”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长辈们越来越喜欢翻老照片,念叨过去的事儿,“想当年,我可是……”成了很多老人常挂在嘴边的开场白。但是,总是沉浸在过去的荣耀、遗憾、快乐、悲伤中,会让老人自己也难以真正放下过去,去拥抱当下的生活。 人这一生,最怕的就是执着过去,只有把那些无法释怀的往事早点放下,才会变得轻松,更加快乐。心无杂念,旁若无人,活好当下,才是老年人最好的心态。 少爱别人一点,多爱自己一点! 莫言说:“过度牺牲自己,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 很多老人,一辈子都为儿女活。年轻的时候,为儿女买房买车,老了为儿女操劳家务,围着厨房转,抚养第三代,给孙子当牛马…… 可如果只是一味吃苦耐劳,把自己的终生变成一种苦行,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为此,莫言告诫:“人到老年,请给自己多一点关爱,要关注自我,回归自我。毕竟能把自己照顾好,才是最子女最好的爱。” 以上就是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里告诉我们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惊觉莫言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完人。但他们用血泪印证了一个真理: “晚熟不是缺陷,而是岁月赐予的慈悲。当你学会对无常一笑置之,对恶意闭口不言时,命运的转轮才真正开始偏向你。” 《晚熟的人》是莫言耗费八年时间完成的杰作。他通过通俗易懂的文笔把人性和各种社会现象都融入其中,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没有灰色地带,我们只有牢记初心,才能不断进步。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晚熟的人》作品里,莫言将自己多年来遭受质疑的心态和遭遇也融入了作品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世间百态的缩影,还是用他擅长的写法,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找到最初的自己。 与莫言之前的作品相比,《晚熟的人》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状态,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都说:“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莫言的文字犹如一壶好茶,一杯咖啡,在一个静谧的午后,细细端详,好好品味,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收获到文字背后的魅力。 而且,这本好书现在价格也不高,只需花费不到一顿饭的钱,就能够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智慧,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少走弯路。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 【海峡好书】晚熟的人诺贝尔文学 获奖八年后新作 现当代文学小说
莫言再一次语出惊人,他说:“退休后才发现,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
云端漫步心境
2025-04-19 00:06: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