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北大教授乐黛云邀请美国教授浦安迪到北大讲课,后来结集出版了「中国叙事学」
在这本书里,明确指出了中国文人小说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奇书文体的百回结构」
这就和我刚刚指出的现象完全不谋而合
文中可以看出,此作者显然还做过历代版本研究,指出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早期版本是 十个十回的结构,即十卷,每卷十回
而且他还指出,三国演义虽然是120回,但是明显是借鉴了「通鉴纲目」的体例,但是,诸位,通鉴纲目其实没有这样的体例...它是59卷的...而且按现在的叙事,它是朱熹没有完成的著作,是后来有人补充完成的,何况此书其实没有什么名气,不能算是有影响力的著作
但是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可能算是符合120卷的著作,即「杜氏通典」,我们之前分析过,它的原著很可能只有100余卷,被人在嘉靖年间扩展出了200卷,其中礼都部分就100卷
杜氏通典是影响十分巨大的 !
另外,此书中对红楼梦的结构和寓意分析,竟然完全没有提到神曲,要知道神曲可是西方名著,不可能浦安迪只读中国文人小说,不读西方经典吧?还不如我?
我只想说,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历史和资料都被篡改成什么模样了,一方面想通过中国古人的著作立牌坊,一方面又篡改历史经纬,改的乱七八糟,真的就和我们考察科技著作一样的
所以,要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其实要学贯中西,西的部分其实也是从中国先秦和汉唐宋经典中改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