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不少人都认为美国已经撑不住了,实际上是把美国想简单了,关税战这才十几天,我们要做好长久作战的准备,直到打到美国人怕为止。 客观来说,美国的家底远没到“一推就倒”的地步,咱们确实在较劲,但对方胳膊上的肌肉块头依然大得惊人。 先说美元这张“王牌”。虽然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72%降到了如今的57.4%,但全球超过80%的石油贸易、60%的大宗商品交易还是用美元结算,全世界做生意都得带着这张“美国购物卡”。 再看军事这根“大梁”。2023年美国军费开支9160亿美元,比接下来10个国家的总和还多,光F-35战斗机的研发费用就高达1.7万亿美元,相当于北京市两年的GDP。 更关键的是,美国在全球有374个军事基地,就像撒在棋盘上的棋子,随时能卡住关键航道。 科技这块“拼图”更不能小看,美国企业掌握着全球60%的半导体设计专利,英特尔、英伟达等公司垄断着AI芯片市场。 有人会说,美国不是有36万亿美元国债吗?没错,但人家也有化解危机的“套路”。 1985年《广场协议》逼着日元升值,2008年金融危机让全球买单,这些历史都说明,美国擅长把经济问题转嫁给别人,就拿这次关税战来说,美国一边加征关税,一边悄悄豁免了5400项中国商品,这种“打一巴掌揉三揉”的策略,就是为了分化我们的应对措施。 当然,咱们也不是吃素的,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让美国军工企业头疼,新能源车和光伏产业直接碾压欧美市场,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贸易战从来不是“速决战”。 美日贸易战打了30年,日本最后被迫签订《广场协议》,经济陷入“失去的20年”,咱们现在的情况比当年的日本好得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美国的“肌肉”还很结实,咱们得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现在的中国打的过美国吗?这么说吧,很快就会知道了,经济上无法取胜,或者占不到他们
【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