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结果已经显现,特朗普为了稳住自己的总统位置,不得已在4月12日豁免部分商品的“对等关税”,本以为中方会给他这个面子,结果只是等到一句不咸不淡的嘲讽,气的他在媒体上大放厥词,表示要让中国“好看”。 果不其然,随后特朗普就准备了新的“杀招”,并且一出手就要“斩断”中方的优势产业,难道关税战终于要进入白热化了?中方还能像之前那样从容不迫吗?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本质上是希望美国能够通过争夺全球产业链的控制权、科技领先地位和经济主导地位来真心美国制造一,以此完成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然而却忽略了这场较量还会继续改变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关系的面貌。 美国一开始可能希望用关税作为手段,逼迫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妥协,但是,关税政策变动频繁,让人摸不着头脑,美国海关系统甚至因此出现混乱,工作人员都在抱怨总统是不是就会改变一些政策,导致他们的工作运行十分不顺畅。
政策变化太快,不仅损害了美国公司的利益,也让“美国优先”的说法成为国际上的笑话。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美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曾经的盟友现在都作壁上观,那些原本还对美国抱有希望的国家当下也开始左右摇摆。 然而这些都不是美国最看重的,让他们头疼的还是中国的态度,尤其是中国展现出沉稳的策略,不像美国那样急于求成,面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中国保持冷静,没有被轻易影响。
虽然中国坚持通过平等对话解决贸易摩擦,多次表达与美国进行认真谈判的意愿,但是,特朗普政府把贸易问题和政治目的混在一起,想用施压手段获取好处,这种做法缺乏诚意,违反贸易规则,也无法得到中国的认可。 因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中国智能面对外部施压毫不退让,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反制手段: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等,这些举措都直接击中了美国经济和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应对起来颇为吃力。 可以说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美国不愿看到,也是特朗普没有想到的,关键是争嘴这些反制,美国又拿不出什么应对的方法,这种“7寸”被拿捏的感觉自然不好受,于是特朗普又想了一个“杀招”。
对高科技和国防等重要产业来说,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美国是全球稀土需求和使用大国,但其稀土储备并不充足,开采和提炼能力也明显不足,因此大量依赖从中国进口,因此美国一直想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状态。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国境内唯一一家稀土矿企业MP材料公司,开采出来的稀土矿产也必须远渡重洋,送到中国进行加工处理,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得美国在稀土问题上显得尤为被动,反映出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 美国MP材料公司 美国政府说,依赖中国稀土,可能会让美国国防能力和经济韧性变弱,特别是在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重要产业里,是个 “潜在威胁” 。 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特朗普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他们颁布行政命令,调查重要矿产的进口关税,希望通过加税促使国内矿业公司扩大生产,与此同时,特朗普拿出“杀招”,计划储备太平洋海底的金属,来应对中国可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的情况。
但是,这些做法有点像病急乱投医,海底金属开采成本特别高,技术上也特别难,就算美国能弄到足够的稀土资源,它也没有加工的技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美国就摆脱不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中国稀土储量相当可观,在全球占比很大,加工技术更是遥遥领先,在稀土分离提纯、高纯稀土金属制备、稀土功能材料开发这些方面,都是世界领先。
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意味着从开采到最终产品,各个环节都具备自主生产能力,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使得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朗普当时那一套完全行不通,他想靠加关税、发行政命令来拦住中国出口稀土,可实际这么一搞,全球稀土价格蹭蹭往上涨,最后吃亏的还是美国自己 。 因为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收紧,对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这直接影响到美国,让美国政府和相关产业都感到紧张和担忧。
全球稀土价格因此上涨,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甚至可能因为缺少关键材料而停产,科技和军事产业发展受阻,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个小问题。 对于美国豁免部分关税,中国商务部用“修正错误的一小步”回应,显示出中方在博弈中的自信和从容,同样也让人感到美国的黔驴技穷。 无论是245%的关税,还是限制英伟达芯片的出口,都是特朗普在“狗急跳墙下”做出的无奈之余,别说打人,吓人都成了难题。
中美贸易摩擦,说到底就是美国想拦住中国发展,保住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特朗普政府打着 “国家安全” 的旗号,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还想各种办法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和战略性产业,可他这是逆着时代潮流来,肯定不会成功。 以前那种西方殖民者随便在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能把人家国家占了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世界是多极化、多边化的,没有哪个国家能骑在别的国家头上,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强权和霸凌实现自己的私利,现在就看特朗普什么时候能认清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