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第9天没一国签协议,美国财长:90天根本谈不好

木梓聊国际 2025-04-19 15:44:46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遭遇严重挫折,白宫不得不承认:自政策实施以来,中方连一个电话都没打。特朗普急忙派副总统万斯赴印度"救场",试图挽回颜面。 美财长贝森特公开打退堂鼓,坦言90天达成90项协议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同时,加州州长直接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反对声浪高涨。 美国为何急于拉拢印度?中国影响力如何让美国寸步难行?

特朗普就像一位在赌场里梭哈全盘的赌徒,他押上了美国的关税牌,却意外发现对手根本没兴趣坐到牌桌前。4月17日,白宫不得不尴尬承认一个残酷事实:自从关税政策开始实施以来,中方压根没打来过电话。 特朗普政府本来幻想每天能收入20亿美元的关税"暴利",实际上只进账了可怜的2-3亿,相差近十倍之多。虽然说到底这笔钱也不是从外国政府口袋里掏出来的,而是美国消费者自己买单,但这样的差距足以让白宫方寸大乱。更糟的是,特朗普宣称有75个国家愿意谈判,如今却连一份协议都没签成,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本相暴露无遗。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开警告,关税政策已导致通胀急速膨胀,这波影响将长期持续。比起经济学家的忧虑,政客更关心的是选票。眼见中方不接招,特朗普紧急调整策略,从被动等电话转为主动出击,命令副总统万斯"火速访印"。 挥舞关税大棒想要收割全球,却面临全球性的冷淡回应,特朗普政府此刻像极了那个把自己逼入死角的棋手。孤立无援之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不得不另辟蹊径,悄悄策划了一个更具野心的计划:既然单打独斗行不通,何不试试集体围堵中国?这个被华尔街日报曝光的"七十国脱钩计划",成为白宫绝地反击的最后一搏。

当贝森特的"系统性孤立中国"战略摆到特朗普案头时,这位财长一定沾沾自喜,仿佛找到了对付中国的终极武器。根据《华尔街日报》的爆料,美国财政部秘密制定了一套围堵方案:说服全球70多个国家禁止中国企业在其境内设厂,并阻止中国商品转口,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 贝森特显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早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枢纽,想要切断这些联系,比登天还难。以稀土为例,美国各大产业被逼得嗷嗷直叫,特朗普政府一边要投资巴西矿产公司扩建,一边甚至考虑绕过联合国非法挖掘深海稀土。

美国幻想的"首批倒戈者"名单上,赫然列着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这几个"关键盟友"。贝森特天真地认为,这些国家会为了讨好美国而切断与中国的经贸纽带。殊不知,全球经济早已是密不可分的共生体,任何国家贸然"脱钩",都意味着自断经济命脉。 美国的"围堵算盘"越打越响,却无人接招。这场经济外交上的孤军奋战,更讽刺的是,在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同时,全球市场已经用脚投票,继续与中国加深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亚太自贸区,正悄然重塑着全球贸易版图。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得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时,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到地上,这位被公认为亲美派的政治人物,竟从早间新闻中得知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的消息。这种不打招呼的单边主义,让石破茂回想起《广场协议》给日本经济带来的惨痛教训。 石破茂罕见地称美国关税政策为"国难",但更罕见的是他接下来的态度:不急着和美国达成协议,也不打算做出重大让步。这位通常被视为听话盟友的领导人,突然展现出难得的硬气,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扰乱全球经济秩序。

欧盟领导人更是直接把话挑明了。在与美国代表团会面两小时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不讳:"我们甚至不明白美国想干什么。"这句话的潜台词几乎不言自明:美国的要求荒谬到难以理解。随后,欧盟放出狠话,不仅将跟进对等反制措施,更警告"关系已回不去了",这四个字在外交语境中,几乎等同于给美欧关系"判了死刑"。 与此同时,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印度之行也不如预期。万斯副总统满怀信心踏上印度土地,希望能把这个人口第一大国拉入美国阵营。然而,印度作为金砖国家成员,早已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经贸纽带。

印度政府巧妙地提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从美国大量进口黄金、白银和宝石等贵金属,以缓解贸易逆差。表面上看,印度在向美国妥协;实质上,这是用美元换取实物资产的高明之举,在去美元化的大趋势下,这笔交易让印度占尽先机。

韩国的反应更是出人意料,对于美国的施压,韩国竟像没听见一样,反而马不停蹄地组建40多人的团队赴京洽谈中韩贸易协定。当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对美国说"不"时,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正在悄然成型。 这个新秩序的特点,不再是单极主导,而是多极共治。各国正从被动接受美国规则,转向主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贸易体系。这种转变,预示着一个更深远的趋势:关税战争之外,更大的全球经济格局重塑正在上演。

当特朗普沉浸在关税大棒的幻想中时,美国国内已经山雨欲来。4月16日,作为美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加州,州长一纸诉状将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庭。这位来自美国"最强州"的领导人,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定性为"违法且史无前例"。 这不是孤立事件,早在关税政策公布的第二天,美国新自由联盟就提交了诉讼,紧接着又有五家大企业联合起诉特朗普政府。

加州的反击尤为致命。这个拥有3.9万亿美元GDP的经济体(若单独计算将位列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年进出口贸易额接近6750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恰好是特朗普针对的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关税政策不仅让加州企业成本暴增,更威胁到无数就业岗位。州长的起诉,就像一记重拳,直接击中了特朗普政策的软肋所在,它不仅伤害了外国,更伤害了美国自己。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韧性超出了华盛顿的想象。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已从高峰时的21%降至13.2%,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已成功转型,摆脱了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升。特朗普幻想中的"中国服软"场景,如今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关税战的更深远影响在于,它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战略,在保持中国核心生产基地的同时,增加东南亚或印度等地的生产线。然而,这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与升级。中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优势短期内难以替代,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能力也有明显短板。

最具战略意义的变化是区域贸易协定的崛起。RCEP已正式生效,覆盖全球约30%的人口和GDP。这个不包含美国的亚太自贸区,为区域内国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贸易环境。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国际规则制定者"身份,正被新兴的多边合作机制所取代。关税战争的最大讽刺在于,它非但没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加速了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特朗普孤注一掷的关税政策,不仅没能如愿以偿,反而成了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革的催化剂。在这场没有赢家的贸易战中,浮现出的新格局,或许才是历史真正的方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速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正在用行动证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终将失败。国际社会正携手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均衡的贸易秩序,这也许是特朗普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 面对此局,美国是该坚持一意孤行,还是重回多边合作的正轨?留给各位读者思考。

1 阅读:265

猜你喜欢

木梓聊国际

木梓聊国际

家国天下事,本小姐和你一起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