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风冠,平定三藩叛乱武进士墓中出土

坚持走路 2025-04-19 16:33:00
P1,铜鎏金风冠 P2,贴金玉带 【P1,铜鎏金风冠】 清 山东青州郑母镇进士孙宝仁墓出土 此物为民间捐赠,于1971年在扒坟潮中被掘。 墓主人是康熙二十一年的武进士孙宝仁,他在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最后战斗中,立有大功,再授副将衔(从二品)。 很可惜凤冠被腐蚀的很严重,出土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其墓葬沙灰建造,棺椁齐全,掀开棺盖,只见孙宝仁遗骨身穿红长衫黄马褂,头上顶戴花翎,腰系玉带。墓中只剩凤冠和玉带,还有几块玉石、宝石、珍珠等。 孙宝仁,字德元,康熙二十一年(1682)武进士,官明威将军、广西泗城营副将。 三藩缘起康熙帝的祖父皇太极的时候,明朝有三个汉官投降,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们原来是毛文龙的部下。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他自己却被崇祯帝给杀了。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几经波折,投降了皇太极。皇太极十分高兴,于崇德元年(1636年)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习称“三顺王”。 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又在山海关投降了多尔衮,被封为平西王。这就出现了清初汉人被封的“四王”。 这“四王”的军队,没有编入八旗,还由他们统领。孔有德镇守桂林,于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城陷自杀。他的女儿孔四贞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于是,上述“四王”就剩下“三王”。 中原逐渐统一后,云南、广东、福建尚需镇守。早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就是玄烨出生这一年,开始封建三藩。后经过几次调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形成“三藩”的格局: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仲明之子)镇守福建。孔四贞嫁给广西将军孙延龄。到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以进军缅甸、擒获永历帝而晋封为平西亲王,并授其兼管贵州的权力。 清廷对待三藩采取笼络策略,公主下嫁,加以安抚。吴三桂子应熊尚皇太极第十四女、顺治帝之妹和硕恪纯长公主,为额驸,赐府第,居京师。尚氏的之隆、之孝,耿氏的昭忠、聚忠,也都为额驸。这样一来,出现了一个清廷原先没有料到的结果,朝廷中的机要信息,很快便传到三藩。而且,三藩之间也相互联姻,彼此利害,联结一起。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尚可喜上疏请求回归辽东海城养老,将王爵交给儿子之信承袭。康熙给予批准。接着吴三桂和耿精忠也提出同样的请求,以试探朝廷的意向。 吴三桂和耿精忠的疏请,引起朝廷的争论。在朝廷会议上,20岁的玄烨决意撤藩,强化皇权。 青州博物馆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