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留下一封信便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直到17年后,她顶着满头白发回来,孩子们抱着她失声痛哭:“母亲啊,这些年辛苦你了!你是我们的英雄!”
王承书将自己一个人“埋”进了西北大沙漠,从此这一颗耀眼的物理系明星永远失去了名字。
此后,她从美国寄往中国的那300个箱子也似乎变得轻飘飘起来。
此后,毛主席赞她是让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
那一年,王承书46岁了。钱三强找到王承书“你愿意换一个专业嘛?研究热聚变,如今聚变能是当今最清洁的能源。”
王承书说“在回国之前,我便做好了准备,为了国家,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准备着一切从零出发。”
三个我愿意,三个我可以。抛妻弃子背后的王承书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独自离开丈夫,等再见时两人却已然两鬓斑白,这中间到底有过怎样的岁月?
王承书出生于书香门第,她自小便展现出了卓而不凡的物理学天赋。可这样的王承书背后却像是一个病殃殃的林黛玉,她体弱多病,还因此休学一年多。
时光掩盖不住她的才华,岁月侵蚀不了她的天赋,后来的王承书考进了燕京大学物理系,在当时13位学生中,她是唯一的女生。
王承书便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后来前往美国,在美国她卓尔不群的天赋被导师发现,导师赞誉她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她发表了乌伦贝克方程一文,这一文章在当时世界内引起了轰动,这一出色的女性也至此被大众所知。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王承书原本在美国有着优厚的待遇,也有着光明的前途,她在美国的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工作。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王承书坚定的选择了回国。
排除重重阻力,为了躲避美国方面的阻挠。她将自己的笔记和研究资料分为300个包裹,一个一个邮寄回了中国。
每每回忆此事,王承书总是说“每当看到五星红旗的飘扬,我心中总会格外温暖。”
王承书已经46岁了,可是在钱三强问题她是否能够放弃所学专业从头开始研究核能聚变时,她坚定的答到“我愿意”。
时间推至1963年前,钱三强再次找到了王承书。
钱三强又给王承书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将原子弹比作一个有生命的人的话,那高能轴便是他体内滚滚流动的鲜血。
钱三强问王承书“愿意从事高能轴的研制吗?”
王承书坚定的答到“我愿意”。为了这一句话。她离开了睡梦中的丈夫和儿子,她离开了她温馨的家庭,来到了西北大沙漠,在这里隐姓埋名。
这一位物理界天才消失了。王承书成为了高能中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他的到来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高能轴研制技术的国家。
钱三强曾第三次询问过王承书,“还愿意从事高能轴工作吗?有什么话要带给你的家人吗?”
王承书笑了,她说没有。当她再次与丈夫重逢时,王承书已然两鬓变白了。从一只耀眼的海棠再到一树梨花,这便是王承书的爱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