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中的万幸!”青海哇赛乡,一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家4头牦牛全被棕熊咬死,还将其拖行了500米远,用草掩盖,更害怕的是,棕熊连牧民的帐篷也被拆得稀巴烂,还好当天牧民没在帐篷里住,网友:“牦牛四打一都没打过。” (信息来源:《一夜被熊咬死四头牦牛,棕熊拖牛500米用草掩盖“藏食”,哇塞乡牧民无奈“搬家”》红星新闻) 寒风刺骨,夹杂着雪花,刮得扎西的脸生疼。他跌跌撞撞回到牧场,却发现完全变了样——帐篷被撕破,太阳能板成了碎片,牛圈也塌了。四头牦牛不见了踪影,里面还有一头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地上留下长长的血迹,让人知道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这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的野兽袭击。扎西的遭遇,只是青藏高原上人和野生动物发生冲突的一个常见例子。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能听到棕熊的吼叫,也能听到牧民的叹息,野牦牛的生存也面临着威胁。我们应该怎样在保护动物和发展经济之间找到合适的办法,来保护这片土地的未来呢? 这片土地充满挑战,既要保护环境,又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棕熊数量不断增加,但这给放牧的牧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牲畜经常遭到袭击,造成很大损失。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棕熊的数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与此同时,牧民每年损失的牦牛高达上千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千万元。让人无奈的是,牧民获得的补偿非常有限,每头牦牛的补偿金额最高只有三千元,远低于市场价格,根本无法弥补实际损失。 “补偿款三年都没到账,我们总不能饿着肚子保护熊吧?”扎西的邻居桑杰的抱怨,反映出许多牧民的无奈。更糟糕的是,棕熊频繁出没的区域正在扩张,逐渐逼近牧民的放牧地,人和熊遭遇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这让牧民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雪域精灵野牦牛的未来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非法捕猎、生存环境不断减少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野牦牛的生存。过去数量曾达到十万头,现在却不足一万头,这一巨大差距令人震惊和担忧。 人类的过度放牧、开采矿产和修建各种设施,不断侵占着野牦牛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使得这种古老的动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面对生活的难处,高原上的牧民们不气馁,他们尽力保护着自己的土地和赖以生存的牛羊。牧民们燃放鞭炮吓退棕熊,设置陷阱,甚至自己制造简单的枪支,用这些原始的办法与棕熊对抗。但是,这些办法作用不大,有时反而会带来坏的结果。一些牧民因为伤害棕熊违反了法律,处境更加艰难。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家没了生计。”扎西妻子的眼泪,倾诉着难以改变的困境。 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来自民间的力量开始关心并投入到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中。环保志愿者们前往高原,进行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并且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社区巡护队伍定期进行巡逻,打击盗猎行为;公益组织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法,为保护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牧民们也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一些比较偏远的牧区成立社区巡护队,定期进行巡逻,守护着野牦牛,确保它们的安全。 为了解决人跟动物老是“杠上”的问题,现在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比如,玉树州搞了个“生态管护员+保险”的新路子,让牧民当管护员,再给他们的牦牛上保险。这样一来,牦牛被野生动物伤害的情况就少多了,牧民也更愿意保护野生动物。在可可西里边上,牧民和环保组织一起合作,把牧场分成“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通过GPS追踪棕熊的活动,再根据棕熊的位置调整放牧的地方,让牧民和棕熊尽量不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片区域。这样既减少了人和熊之间的冲突,也让牧民可以继续传统的游牧生活。 不过,解决实际问题仍然需要钱和政策支持。怎样建立更灵活的补偿办法?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动物的家园?怎样兼顾保护环境和牧民的收入来源?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家们建议,可以将生态补偿和碳排放交易联系起来,也可以参考云南的做法,推行“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公众责任保险”,政府出钱购买保险,保险公司负责评估损失并赔偿,确保牧民能尽快拿到赔偿金。 青藏高原,这片享有“世界屋脊”美誉的土地,不只是野生动物们自由栖息的乐土,更是牧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当棕熊的吼叫声和牧民的无奈叹息声一同在高原寂静的夜里响起,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重要的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守护这片壮美而脆弱的土地?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能保护珍稀的野生动物,又能保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让这片高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幸中的万幸!”青海哇赛乡,一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家4头牦牛全被棕熊咬死,还将
笔杆子说
2025-04-20 14:22:29
0
阅读: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