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方有一条人事任免的信息,在国内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但是在美国却引发了广泛关注:李成钢受任为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 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之际换将,特朗普政府内部促谈的一派解读为,此举是中方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让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方终究不会打来电话了,于是他做了两手准备。
在记者面前,他依然是陈旧的叙事。4月18日,特朗普告诉媒体:“我们和中国正在进行良好对话。非常好的对话。”但他没有提供任何细节。
特朗普正在组建一个特别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副总统万斯、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以及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无法取得突破,这个小组将发挥作用,处理因关税实施带来的供应链问题。
特朗普表面上,释放积极信号往中方这边贴靠,暗地里,做好应急预案随时准备“脱钩”。这不是特朗普的“首创”,他的老对手拜登就干过这种事情。 拜登 2023年11月,拜登政府成立了“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时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沙利文联合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了近30项行动,誓言要“重塑全球供应链”。然而,这份纲领文件里密密麻麻写满了欧盟、日本、墨西哥,却唯独没有中国的名字。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针对中方的。如今特朗普故技重施,客观来讲,说明他没有信心妥善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分歧。本质上,证明特朗普对“经济规律”的认知极其有限。 问题是,特朗普自己不懂,但是他却责怪真正懂的人不愿意配合他,他认为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政策过于紧缩,阻碍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其实,50年前,美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为应对滞胀,尼克松强行施压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5%砍到3.5%,短暂缓解了危机。 如今,鲍威尔不愿意听从特朗普的号令,这让特朗普非常头疼。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鲍威尔的货币政策行动 “又迟又错”,认为鲍威尔没有及时像欧洲央行那样采取降息措施。他还说,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特朗普甚至威胁要绕过法律提前解职鲍威尔。但法律专家泼来一盆冷水:《联邦储备法》明确规定,美联储主席任期受国会保护,除非有“重大过失”,否则,总统无权罢免。 事情又绕回到原点。对特朗普而言,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尽快与中方达成和解。4月17日,特朗普突然改口说:“我可能不会再加关税了,甚至可能降低,因为我希望人们消费。” 特朗普 但这仅仅是特朗普修正错误做法迈出的一小步,而中方敦促美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在纠错方面迈出一大步,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的错误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
事实证明,特朗普并没有下定这个决心。即便美国企业界的抱怨声浪越来越高,即便农业州选民的怒火正在向国会蔓延,即便4月19日,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活动。 4月19日,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活动 留给特朗普的时间不多了,中国的反制措施正在奏效。稀土出口管制让美国87%的武器系统陷入“断供危机”,不可靠实体清单让美企在华投资如履薄冰,甚至连波音飞机订单都被暂停接收。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中国手中握着四张王牌: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万亿美元美债、战略矿产掌控力,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无论特朗普在白宫如何焦头烂额,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重申:“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特朗普或许终于“懂”了:当中国的电话始终没有响起,美国的供应链危机就像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他成立的工作组、抛出的减税计划、施加的关税压力,都不过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重新摆放桌椅。 #美媒:稀土是中国手里的“王牌”##全美多地举行抗议活动#
溜溜
快了!特朗普以及美国催命符还有不到两个月就送达了!六月份美债到期,否则就凭特朗普的狂妄,又怎肯轻易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