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1岁哈尔滨女孩用自己的骨髓救活了一名白血病男子,谁知一年后,男子病情再次复发,其妻子找上了女孩,可女孩早已有了身孕无法捐献,谁知妻子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都没想到。 "您是林海乔的家人吗?我们在骨髓库中找到了一位配型成功的志愿者,请尽快联系我们安排手术。" 2006年春天,这通电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林海乔一家的黑暗世界。此前,35岁的林海乔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同晴天霹雳,将这个普通工人家庭推入了绝望的边缘。 林海乔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面色苍白,眼睛里却闪烁着重获希望的光芒。"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接受骨髓移植,我可能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他握着妻子的手,声音虚弱却坚定。 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林海乔的亲朋好友展开了全面动员,争先恐后地赶去医院做配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但命运似乎在捉弄这个家庭——几十位亲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配型成功。 希望渺茫之际,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华骨髓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的等待后,哈尔滨一名21岁的志愿者与林海乔配型成功了。 2006年5月13日,林海乔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当他从麻醉中醒来,得知手术成功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然而,命运再次考验着这个坚强的男人。术后不久,林海乔的身体出现了严重并发症——体内移植的干细胞没能正常生长,肺部出现了大面积感染,肝脏也出现了肝静脉栓塞综合征,无法正常排尿。 "医生,我会挺过去的,我想看着我的孩子长大。"林海乔咬牙挺了过来,而给他力量的,是一通神秘电话。 "林先生,我是给您捐献骨髓的人。请您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您的家人,也为了我的付出不白费。"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女孩温柔却坚定的声音。 按照中华骨髓库的规定,捐献者与受捐者的信息应严格保密,双方不能见面。但林海乔和妻子心中已经种下了寻找救命恩人的种子。他们先是尝试通过红十字会转交一万元感谢金,遭到拒绝后,夫妻俩亲自前往哈尔滨,在街头举牌寻人。 "寻找救命恩人——2006年5月为白血病患者林海乔捐献骨髓的哈尔滨志愿者,我们只想当面道谢。"林海乔的妻子江丽每天举着这块牌子,风雨无阻。当地媒体被这份执着打动,纷纷报道了这一暖心故事。 不久后,一位男子主动联系了林海乔夫妇,告知他们捐献者可能是自己女儿的同学。就这样,林海乔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21岁的大学生韩娜。 见面那天,林海乔夫妇泣不成声,当场与韩娜结拜为兄妹。交谈中,他们得知韩娜是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意外发现自己有罕见血型,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骨髓库。 "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能救您一命,是我的福气。"韩娜腼腆地说道。 了解到韩娜已经毕业但工作困难,林海乔不顾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境,借了5000元让妻子的表舅给韩娜安排了一份工作。此后,林海乔夫妇经常资助韩娜,给她买衣服、学习用品,还时常邀请她到家中吃饭。 "我很抱歉,林先生的白血病复发了,情况比上次更加凶险。如果不尽快找到配型成功的骨髓进行移植,他最多只能再活三个月。"医生的诊断像一记重锤,将林海乔一家再次打入深渊。 这是林海乔成功移植骨髓后的一年零二个月。这段时间里,他恢复得很好,每天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他与韩娜的关系也日益亲密,两家人往来频繁,俨然成了亲人。 然而命运总是弄人。2007年夏天,林海乔在一次常规检查中被告知病情复发,而且这次比上次更加凶险。医生告诉他们,骨髓移植是唯一的希望,而最理想的捐献者依然是上次救过他命的韩娜。 当林海乔夫妇再次找到韩娜时,发现昔日的大学生已经结婚并怀孕数月。韩娜和丈夫得知林海乔病情复发后,也十分着急,立即表示愿意再次捐献骨髓。 "韩小姐,您现在正处于孕期,捐献骨髓可能会对您和胎儿产生风险。"医生严肃地解释道,"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免疫力可能会有所降低,同时她需要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长环境。捐献骨髓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尽管如此,韩娜依然坚持尝试。她认为既然之前能救林大哥一次,现在应该也能再救他一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医院为他们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然而不幸的是,韩娜腹中胎儿的血液中存在与林海乔相斥的抗体,导致骨髓移植手术失败了。 得知韩娜的决定后,林海乔夫妇心如死灰。江丽多次登门恳请,甚至声称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但都被韩娜婉拒。无奈之下,韩娜更换了住所和工作,避开林海乔一家的继续请求。
2007年,21岁哈尔滨女孩用自己的骨髓救活了一名白血病男子,谁知一年后,男子病
闻史忆今阁
2025-04-21 11:27:10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