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秋天,红军还在四川境内艰难转战,张国焘一纸命令,要徐向前调头南下,阻击北上的中央红军。
这不是军事行动,而是兄弟部队打兄弟部队,徐向前看着命令,脸色一下沉了下去。
他没动,他决定不听这个命令,那一刻,毛泽东还不知道,自己性命攸关的一战,正是靠这个不多话的“老徐”给扛住的。
那会儿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张国焘底气也足,说要在四川另立中央,分裂红军。
他说干就干,甚至开始拟定“新中央”名单,可这事儿必须要红四方面军的支持才成。
而军中威望最高的就是徐向前,他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
张国焘找到他,一边打感情牌,一边摆权力诱惑,徐向前听完,只说了一句话:“红军不能打红军。”
张国焘愣了,他没想到徐向前会当面顶他。
他气急败坏,找各种借口把徐架空,甚至下令将中央红军堵在四川茫茫山林里。
但徐向前却偷偷指示部下,不准动手,他不是嘴上说说,他是真的不干。
他说:“中央走的是抗日的路,我们跟着走才是正路。”
毛泽东带着中央红军终于突破封锁线,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一见面,毛就给了徐向前一枚“红星勋章”,全军最高荣誉。
毛还当众说:“徐向前,是立了大功的人。”这不是客套。
那时候,张国焘还在“另搞一套”,毛泽东就是靠着徐向前这个“钉子”,稳住了人心,扭转了乾坤。
两年后,西路军惨败,那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十几万人马最后几千人突围。
徐向前是主要指挥,被党内不少人点名要处分,可毛泽东一句话定了调子:“他能回来就好。”他拍了拍徐向前的肩膀,说:“有鸡就有蛋。”话糙理不糙,那是对一个失利将领最体面的原谅。
那之后,徐向前没被打倒,反而愈发沉稳,他在解放战争时被派去指挥晋中战役,那可是全局关键一仗。
毛泽东这次压根没多干涉,连指导电报都少得可怜,倒是表扬电报接二连三。聂荣臻那时是他的上级司令,可也说:“老徐的仗,我不插手。”
徐向前一个人扛下整个山西战区,最终让山西“红”了,也立下了他一生最漂亮的一战。
1950年抗美援朝前夜,毛泽东着急找个能统筹全局的总参谋长,心里早就有了人选,徐向前。
但那时老徐身体不好,自己还劝毛泽东:“要不让聂荣臻来。”
毛一摆手,说:“你身体差,我们就多派几个人帮你,但全局还是得你来看。”
就这么,“身体不好”的徐向前还是上了前线,亲自统筹整个作战部署。
他不是体力活儿干得多,但大方向定得准,聂荣臻那年做了副手,听调听用,全没意见。
文革之后,1976年唐山地震刚过,全国一片震荡。毛泽东已经病重,几乎不能说话,可还是下了一道绝密电报,发给徐向前的。
电报上说:“全国、全军进入一级状态,一级战备,保持稳定。”徐向前拿着电报,什么也没问,马上调动部队、加强布防、稳定军心。
那会儿外界还不知道毛已时日无多,这封电报成了毛泽东最后一次重要调度。
而毛选的人,是徐向前,没有人再质疑,这个看起来不声不响的老将,是毛生死托付的人。
其实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信任徐向前。
明明给的都是副职头衔,实权却放在他手上,像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正职常年空着,徐向前一人身兼数职,调兵遣将没人干预。
外人不明白,怎么会副职管一切?可老徐自己懂,毛这是信得过他。
说白了,毛不喜欢“争名夺利”的人,而徐向前正合他口味,不抢功,不邀赏,只顾打仗。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打成“反党集团”,而徐向前因为曾说了几句理解彭的话,也被点了名。
那几年他几乎没工作,被边缘得厉害,可毛私下对身边人说:“老徐是好人,得保护。”
这句话说完没多久,徐向前就“被安排”到负责边缘事务,虽然名义不大,但安全度过了政治最动荡的几年,直到1971年,他又被重新启用,走上正轨。
徐向前一辈子话不多,可做事实在,他晚年提出“三不”,不设灵堂,不搞追悼会,骨灰撒在战斗过的地方。
这不是装清高,是打了几十年仗留下的习惯,他说:“活着不讲排场,死了更不用。”
毛泽东听说后点头,说了一句:“共产党人的典范。”这话,在毛口中说出来,分量太重。
徐向前没回应,他一贯不争,但全军都记得,毛说过:“你是个好人。”
一生无功名之争,无政治投机,打了无数场仗,没几次露脸。
可毛泽东的信任,从生死到病榻,从战场到中南海,从年轻到晚年,从未动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