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了一个多月,特朗普终于还是对中国船只出手了,尽管换了一套说辞,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就在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消息,宣称只要是由中方建造、并且归中方所有的船只,在停靠美国港口的时候,都将被征收一笔新的费用。
从措施宣布之日起,倒计时180天后,将正式开始实施。按照美方的说法,这次收费标准按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是从今年10月14日开始,按照每净吨位50美元,逐年递增30美元,一直到2028年,每净吨位将被征收140美元的停靠费; 第二阶段,也就是从2028年开始,美国将进一步限制外国建造的船只开展LNG运输业务,一直到2047年之前,逐步增加悬挂美国国旗以及由美国运营的船只比例,进而达到行业占比15%的目标。 不得不说,这一设想确实很符合特朗普描绘的那一幅“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然而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了,想要在短时间内重振造船业的辉煌,自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特朗普钻了个空子,把比较容易落实的第一阶段,安排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则放到了20多年后再说。 然而即便是第一阶段,特朗普也只敢一点一点的往上加,不敢将步子迈的太大。
原因也很简单,航运业务事关进出口,而中美之间庞大的贸易额摆在这里,特朗普对中国船只收取更高的费用,相当于是一种变相的“加税”,最终成本还是由美国的进口商们来承担。 不仅如此,在国际大宗商品货物大多依赖海运的背景下,特朗普这种“公开打劫”式的收费,不仅会损害中美经贸往来,还将对国际航运业,以及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稳定,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特朗普并非不清楚,所以在公布这项措施的时候,美方留了两个“窗口”:一是没有立即宣布措施生效,而是给了180天的缓冲期。 这既是让美国的各行各业有个准备,又是为中美谈判留下的一个窗口期。眼下,特朗普内阁多位高级官员已经放风称,“希望尽快跟中方展开谈判”,“不想继续对华加征关税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跟中方尽快回到谈判桌上,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但与此同时,特朗普又不愿意直接认输,而是一再强调“球在中国这边,中方应当主动跟美方建立联系”。
所以这一次,美方突然对中国船只出手,同时又给了180天的“收费倒计时”,很显然是一种谈判的技巧,通过“虚空造牌”的手法,为后续跟中方的谈判争取一些筹码。 至于美方留下的第二个窗口,则是宣布对中国船只的收费措施,不包括北美五大湖、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航运业务。同时,准备装载煤炭、谷物等散货的船舶,也可享受豁免的机会。 之所以这样操作,也是为了避免引起美国航运业的混乱和恐慌,这也从侧面说明,特朗普很清楚,在中国船只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贸然加税必将反噬美国自身,所以一边施压又一边给自己留了后路。 对此,中方一番话说的很直接。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言,美方此举,损人害己,除了增加全球海运成本之外,不仅无法振兴美国的造船业,还会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敦促美方立即纠错,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可以说,中方这番表态,既是给特朗普提了一个醒——警醒美方当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同时,也是提前点明了“中美关税战”的最终结局,美方倘若一意孤行,最终只会落得一个损人害己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