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连长钟茂华缴获了一件漂亮的军大衣,谁知杨成武看到后,却脸色大变:“不好,准备打仗,鬼子要来了!”
1939年11月2日,八路军在雁宿崖打了一个胜仗。
当时,打入日伪内部的地下党员冀诚,打探到了一个绝密情报,日军一个大队,计划对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进行大扫荡。冀诚把日军扫荡的时间、路线、人数等情况,全部打探到了,并及时传递给一分区。
杨成武得到消息后,就在日军必经之地,也就是雁宿崖设伏,这次,八路军准备充足,参战人数是日军的好几倍,又占据地形优势。一番激战后,杨成武指挥部队消灭了600多名日军,打了一个大胜仗。
打扫战场的时候,七连长钟茂华缴获了一件漂亮的军大衣,他感觉这件大衣,比别的大衣都好看,就交了上去。不久,杨成武也注意到了这件军大衣。
杨成武拿起来一看,这件大衣确实很特别,用的材质比一般的军大衣都要好,胸口处还有一条金黄色的绸带,带子两边是红穗子。大衣内侧,还有一行字。
杨成武叫来懂日语的翻译,翻译说,这行字是:姓名辻村。听到辻村两个字时,杨成武感觉很耳熟。
思索了片刻后,杨成武想起了冀诚提供的情报,他们在雁宿崖消灭的这股日军,隶属辻村大队。而日军大队长,正是辻村大佐。也就是说,这一次,八路军击毙了日军一个大佐,杨成武既高兴又担忧。
杨成武与日军打过不少交道,他认为,日军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势必出兵报复。
想到这,杨成武就让众人组织老百姓转移,在杨成武看来,日军肯定会在雁宿崖一带进行报复,如果他们找不到八路军,十有八九会拿老百姓出气。
听了杨成武的话,众人面露不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打了胜仗,却要转移。杨成武就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鬼子吃了亏,肯定会出兵报复。”
“司令员,那我们也要走吗?”一个干部问道。
杨成武想了想,说:“不,或许可以再打一个伏击。”
不久,涞源的地下党员冀诚,又给杨成武送来了一份情报:雁宿崖一战传到涞源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震怒不已,他决定亲自率部,对八路军进行报复。
冀诚通过阿部规秀身边的汉奸翻译,再次知道了日军的扫荡人数、时间和路线。据冀诚所说,阿部规秀带着两个大队,人数有1500余人,携带重武器。
收到冀诚的情报后,杨成武十分重视,为了消灭这股日军,杨成武调动了六个团的兵力,他决定把日军引到一个叫黄土岭的地方,给他们一个“惊喜”。
这个阿部规秀,在日本军界很有名气,还被誉为名将之花,一个多月前,他刚刚升任中将。对阿部规秀来说,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谁知一个多月后,他手下一个大队,就遭到了八路军的沉重打击。
素来骄傲的阿部规秀,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感觉自己丢了面子,为了找回丢失的面子,身为日本中将的阿部规秀,这才亲自带队,对八路军进行报复。
率部离开涞源后,阿部规秀直奔雁宿崖而来,因为不久前,他手下的辻村大队,就是在这里被八路军消灭的。到了雁宿崖时,阿部规秀发现,附近一个八路军都没有,他不甘心,就让手下扩大搜索范围。
结果日军找了大半天,不仅没有发现八路军,就连老百姓的影子都看不到,周围的房子一个人都没有。
阿部规秀不死心,又扩大了搜索范围。
在这过程中,杨成武见时机成熟,就派出小股部队引诱日军,把阿部规秀引到黄土岭,八路军已经在这里设好了伏击圈,只要日军一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求战心切的阿部规秀发现八路军的小股部队后,果然上了当,他没有多想,就率部发起了追击。
追到黄土岭的时候,阿部规秀看了一眼地形,发现这里地形险要,适合打伏击,他这才意识到,他上了八路军的当,八路军很可能已经在这里设下伏兵。
正要率部撤走时,已经来不及了,杨成武已经指挥部队发起了攻击,阿部规秀的后路也被八路军堵死了。
不过阿部规秀的心理素质惊人,尽管情况不利,但他没有慌张,而是组织部队发起反扑,他企图利用火力优势,强行突围,但日军的几次进攻都被打退。
在这过程中,阿部规秀把临时指挥所,设在了一个小山包后面,八路军团长陈正湘发现了这个小山包,并叫来炮兵李二喜,小战士李二喜,用了四发炮弹,就炸死了阿部规秀。黄土岭一仗,八路军再次消灭了几百名日军,而且还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炸死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炮兵李二喜立下首功。
但杨成武认为,地下党员冀诚的功劳也很大,因为如果不是他及时向八路军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就可能不会有雁宿崖伏击战和黄土岭伏击战的胜利。
后来,冀诚也是因此引起了日军的怀疑,身份一度暴露,甚至惨遭入狱。好在党组织及时营救,派人把冀诚接回根据地,不然冀诚就可能遭到日军的残害。
建国后,冀诚在涞源担任保卫科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