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些年来,美国一直在费尽心思地制造排外情绪,估计他们都没想到苏联会在1991年出现“举手投降”的情况,因此,其军工复合体失去了充裕的资金和良好的状态,他们在不断寻找“解药”,最终将矛头对准中国。 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媒体制造了很多假新闻,原以为能对中国崛起实现全面打压,没曾想却掩护了中国的发展。
“寻找下一个” 所谓“中国威胁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才渐渐出现的,最初的衍生地便是美国、日本和菲律宾。 最早的版本是美国学者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而提出,本质上就是给美国“寻找下一个敌人”,在1993年左右,美国学者斯·芒罗表示:“中国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潜在的最大敌人。” 当时的中国正在铆足劲发展经济,不愿对外界的不实新闻过多解释什么,只要让世界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便足矣:中国没打算称霸,也不会走上称霸之路。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在短短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是一段非常宝贵的全面发展时期,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常见词汇无外乎“抄袭”、“威胁”等,贸易带来的交往并非十分全面的,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根本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当时那些假新闻的背后,透露着西方的一种惯性思维。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诸国都隶属于西方文明序列,这种文明主宰了世界几百年,目前世界所处的秩序就是美苏建立起来的,但是苏联倒了,西方就更加自信了。 哪怕是欧洲小国,都会认为“自己是全球的强大国家”,带着一种莫名奇妙的优越感,而他们更认为优越感来自于制度,这些观念根植于他们的大脑当中,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总是不屑一顾。 可这一套早就过时了,那些曾经的殖民都有了独立和反抗的意识,不断冲击着西方的世界观。 再者说,无论是早前的英国还是现在的美国,他们崛起并非靠着真实能力发展起来的,而是依赖于“海盗本性”,在这种思维下,世界都处于丛林法则当中,任何一方崛起都会去抢占另一方的资源。 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具体来说就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此时国内有着强有力的内需搭配各种优惠投资政策,来自外部的投资就是拉动中国快速发展的一架“马车”。
这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现象:一边是西方学者口口声声说的“威胁”,一边则是西方企业源源不断的投资。 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特别是对于资本来说,逐利才是第一位的,中国政府不会诓骗他们,给了他们无限可能性,不少西方企业都趁着这个机会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实现了双赢。 双赢明明是对双方都好的版本答案,但是西方政客却不这么认为,早在1998年左右,美国称“中国偷走了他们的核心技术,给人类造成了安全威胁”。 美国这些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参与过的战争都是被动防御的自卫反击作战,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对别国造成过威胁,反倒是美国“四处巡逻”,这些是全世界都看在眼里的。
面对中国的驳斥,西方“联盟”站在美国一方,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愿意站在中国一方,只是有很多国家不愿得罪美国就没有把话说出来,并不代表人家不知情。 最初,西方政客没有人能预判到中国经济发展会如此迅猛与稳健,当时的中国还是“世界工厂”,来到中国投资建厂的外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能享受到“人口红利”。 在他们的观念里,中国经济应该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美国有一套“经济霸权”体系,能够通过各种操作来压榨中国经济发展果实。 未曾想,中国在世界经济陷入危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逆势而起,快速扩大了经济影响力;资本向来是趋利避害的,美国这下就开始慌了,从小布什期间就开始主张对华全面强硬遏制政策。 美国实现霸权的另一个渠道就是“文化霸权”,通过向世界强行施加西方价值观来改变世界秩序,但是中国依旧保持着定力。 2017年,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炮制了一个“锐实力”概念,抹黑中国的实力增长为:穿透文化壁垒,改变西方价值观的利刃;同一时期,韩国、印度也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
这些言语在全球一些国家的传播确实给中国形象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使得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一些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承受更多外部压力。 美国的宣传越是虚假,就越是让真正的中国被认识,这本身就是具备反作用力的,很多第三国能够从中读出另一层意思:面对中国的稳定与稳健,美国和西方世界都慌了。 随着财富和实力的与日俱增,邻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担心过中国入侵,反倒是这些国家中有人在美国的蛊惑下选择与中国作对,菲律宾就是其中之一,过去还有印度、越南等。 越南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并非他们某一任领导人想通了,而是他们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中国,得到了双赢发展带来的好处,他们就不会追随美国一起挑衅中国。
中国发展有着自己的步调 几十年来,西方政客对中国的态度总是为了抹黑而抹黑,抹黑到他们自己都信了。 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待到他们真的反应过来,就发现之前的误判和偏见已经有了“惨痛后果”。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绝非是谁推动的结果,正因为西方无法阻止,他们才慌不择路。 首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非常明显,这是西方自私的资本家们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中国集中精力办大事,这是成就一项事业的重要法宝。 西方的误判是从1949年就开始了,他们总觉得中国发展不起来,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期,各族人民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制造大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恐怕不会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在“勒紧裤腰带”的形势下完成“两弹一星”的建设,中国完成了。 有了这重要一步,中国的国家安全得以保障,国际地位也得以提高。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同时发挥出政府的积极作用,创造出更加公平、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其次,中国的市场环境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回到经济发展的本身,市场向来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中国本身就有十几亿人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正在快速扩大,这类人群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愿意消费。 中国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就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抵御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都能平稳度过,不是说经济运行规律对中国无效,而是中国市场在应对冲击的反应是很有定力的。
美国为了打破这种定力可谓煞费苦心,什么招数都用上了。 就在2025年4月,美国政府发动的“关税战”令全球贸易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当世界供应链普遍连接为一个整体,特朗普的“贸易核战争”极大扰动了全球经济,引发了普遍性的反对声浪。 受到波及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很明显他这招就是针对中国;可这次中国不仅保持着战略定力,还第一时间妥善采取反制措施,坚持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体制。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事实都在证明: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更是没有出路。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其实非常隐晦,那便是中国人民始终具有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估计西方国家意识到这一点还是从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始的,西方的政客在当时怎么都想不通,中国老百姓会以一种高度自觉服从政府的工作安排,在第一波疫情来势汹汹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打赢了最艰难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