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82年11月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张大千先生家中的客厅里。 1982年11

文山聊武器 2025-04-21 18:16:54

这是1982年11月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张大千先生家中的客厅里。 1982年11月,台北的秋天,张大千先生已经83岁了,住在外双溪的“摩耶精舍”。这地方是他晚年的家,也是他画画写字的窝。另一边,林青霞才28岁,正是台湾电影圈的红人。那年,她拍《新蜀山剑侠》,片子快杀青了,剧组想找个大咖给电影题字,提升点文化味儿。张大千这名字自然冒出来了,毕竟他画好字也好,谁不服? 可问题来了,张大千那会儿已经不太见外人了,基本上是闭门谢客的状态。剧组心里没底,但林青霞拍板说,她亲自去试试。她知道张大千脾气不小,可为了电影,她觉得值得跑一趟。于是,11月的一个下午,她提着一篮水果,敲开了“摩耶精舍”的大门。没想到,张大千居然挺痛快就答应见她,连剧组的人都觉得有点意外。 会面在客厅里,张大千穿得挺正式,林青霞打扮也挺得体。她开门见山,说想请他给《新蜀山剑侠》写片名。张大千听完,没多推辞就点头了,不过提了个小要求:想跟林青霞拍张合影留念。林青霞当然没意见,心里还挺感激的。 接着,张大千带她去了书房,铺开宣纸,拿起毛笔,刷刷几下就写下了“新蜀山剑侠”五个字。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笔锋有力,看着就舒服。写完字,两人回到客厅拍照片。张大千坐沙发中间,林青霞坐旁边,摄影师咔嚓几下,留下了这张后来传开的老照片。拍的时候,张大千的手不小心碰了林青霞一下,她没多想,保持着笑容,镜头就这么把这一刻记下来了。 拍完照,他们聊了会儿。林青霞说她早几年就喜欢张大千的画,张大千也讲了点画画的心得,气氛挺好。不过,他的手老搁在扶手上,有时候会碰到林青霞的手,她心里有点别扭。张大千的家人徐雯波看出来了,打了个圆场,说有空再来坐坐,林青霞就顺势告辞了。她走的时候,心里挺感慨,这次拜访不光是为电影,还像是一场文化的碰撞。 1983年2月,《新蜀山剑侠》在香港上映。这片子是徐克导的,武侠加奇幻,特效在当时挺炸裂。林青霞演了个堡主,演技在线,观众都买账。张大千的题字用在了片头和海报上,显得电影更有档次。这也是他晚年最后的作品之一,没想到几个月后,1983年4月2日,他就因心脏病走了,84岁。中国艺术圈少了个大人物,大家都挺惋惜的。 张大千走后,“摩耶精舍”没闲着,后来被家人捐给了国立故宫博物院,改成了纪念馆,供人参观。他的骨灰就葬在院子里的“梅丘”,挺安静的地方。林青霞呢,继续在电影圈发光发热,80年代拍了《警察故事》《重庆森林》,90年代转型武侠片,1992年的《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里,她演的东方不败太经典了。后来1994年,她嫁给了香港商人邢李源,慢慢淡出银幕,开始写书,像《窗里窗外》《云来云去》,文笔也不错。 那张1982年的照片,就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张大千和林青霞,一个是画坛泰斗,一个是影坛天后,两人的交集不多,但这次会面把艺术和电影连起来了,挺有意思。照片里他们坐得近,手差点挨着,可能只是个小意外,可也让人忍不住多想。那会儿的台北,文化圈和娱乐圈就这样不经意地撞了下火花。 再说说张大千,他晚年身体不太好,心脏问题一直有,可他还是坚持创作。林青霞那时候年轻有冲劲,敢直接上门求字,也挺佩服她的胆量。这张照片拍完没多久,张大千就走了,算是个巧合,也让人觉得有点唏嘘。林青霞后来回忆过这事儿,说挺珍惜这次经历,毕竟能跟这样的前辈见面,不是随便能有的机会。 电影上映后,张大千的题字确实给片子加分不少。观众看完片头,可能不一定知道这字背后的故事,但那几个字确实有种气场,跟电影的调性很搭。而林青霞的演艺路,越走越宽,从琼瑶片到武侠片,再到淡出写书,她也算把人生过得挺丰富。 这张照片,现在看有点泛黄了,可每次翻出来,都能让人想起那个年代。1982年11月,张大千客厅里的一次合影,不光是两个人的交集,也是艺术和电影的一次握手。照片里的细节不多,但故事却挺长。

0 阅读:52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