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9岁的女学生领袖谭厚兰带领一群学生闯进曲阜孔庙,对这里的文物进行了

瑶光映心曲 2025-04-21 18:51:28

1966年,29岁的女学生领袖谭厚兰带领一群学生闯进曲阜孔庙,对这里的文物进行了疯狂的破坏。 谭厚兰这个人,乍一听名字可能没啥印象,但她在1966年的那场破坏行动,绝对是历史书里绕不过的一笔。她1937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种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但爹妈特别重视孩子读书。她从小脑子就好使,村里私塾老师常夸她背书快,记性好。1958年,她从湘潭一中毕业,成绩拔尖,留校当了老师,还入了党。后来因为表现优秀,1961年被选送到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读书。在学校里,她口才好,会组织活动,经常带着同学聊社会问题,挺有号召力。1965年,她还去《红旗》杂志社实习,跟编辑林杰学了不少东西。 那时候的谭厚兰,生活简单得很,平时穿灰棉衣,扎个马尾辫,走路带风。她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和哲学,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她也有自己的爱好,比如写书法、画画,字写得苍劲,画也挺有感觉。同学都说她性格倔强,有韧劲,不管多累都不喊苦。她还有个梦想,想当教育工作者,建一所学校,改变农村孩子的命。她家境普通,哥哥姐姐有的务农,有的打工,偶尔寄封信鼓励她,她都当宝贝收着。这一切看着,她就像个努力向上的普通女孩,谁能想到她后来会干出那么出格的事儿? 到了1966年,事情就变了样。那年11月9日,谭厚兰带着200多个北师大的学生,坐火车去了山东曲阜,直奔孔庙。她当时29岁,已经是个学生领袖,带着一帮年轻人,满脑子要“革旧命”的想法。他们到了曲阜后,跟当地学生会合,11月15日正式动手。那天早上,她站在临时搭的台上,用喇叭喊话,批判孔子思想,底下学生跟着起哄。之后,他们就冲进孔庙,开始砸东西。大成殿的龙柱被敲坏,孔子像被拉倒砸碎,奎文阁的古书被扯出来踩烂,连孔林的石碑都没放过。这场破坏一直持续到12月7日,孔庙被折腾得满目疮痍。统计下来,6000多件文物受损,包括70件珍贵器物和1700多册古书,全毁了。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窝火,但得说清楚,谭厚兰不是啥值得歌颂的英雄。她那时候被当时的潮流裹挟,满脑子觉得传统文化是糟粕,得铲除。她不是坏人,但干的事儿确实让人没法夸。1966年的背景是个大因素,那会儿全国都乱哄哄的,很多年轻人觉得砸旧东西就是进步。她带头干这事儿,既有个人冲动,也有时代推着她走。破坏完后,她还发电报给中央,汇报“成果”,觉得自己干了件大事儿。 不过,风水轮流转。1968年,局势变了,她被下放到军垦农场,天天扛锄头干活,手上磨出老茧,日子苦得不行。1970年,她被叫回北师大,接受清查,整天被问来问去。1975年,她又被调到北京一家工厂当工人,天天对着机器干活,身体越来越差。1978年,她因为之前的事儿被正式逮捕,关了起来。1981年,她查出宫颈癌,病得挺重,次年被保外就医,回湖南老家。1982年,她去世了,45岁,葬礼简单得很,墓碑上就刻了个名字。 再说孔庙,后来慢慢修起来了。1970年代末,国家开始拨款修复,大成殿、奎文阁一点点恢复原貌。现在它是世界遗产,游客不少,可那些毁掉的古书和石碑碎片,再也回不来了。这事儿留下的教训挺沉重,文化遗产不是随便砸的,它承载的历史和价值,不是几锤子就能抹掉的。 谭厚兰这人,挺矛盾的。她有才华,有理想,但一步走错,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她不是啥正面典型,就是个被时代推着走,又没刹住车的人。回头看,她的行为让人惋惜,也让人警醒。那时候的年轻人,激情是真,但脑子一热干的事儿,后果太严重了。今天咱们聊这个,不是为了骂她,而是想搞明白,历史咋就走到了那一步,咱们又能学到啥。 文化遗产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根。砸了它,就像把自家的老照片撕了,图一时痛快,后悔却来不及。谭厚兰的故事提醒咱们,保护这些东西,不是喊口号,得真干实事。不然,历史翻篇了,留给后人的就只有遗憾了。

0 阅读:44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