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初,白崇禧乘军舰来到海南。薛岳和白崇禧不和,但毕竟是北伐时的老长官,于情于理是应该去迎接的。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生在广西桂林一个回族家庭,后来成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桂系军阀的扛把子之一,外号“小诸葛”。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挺重视读书,上了桂林中学,又考进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军事天赋早早就露头了。1916年,他进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深造,毕业后投身军队,算是正式走上戎马路。1923年,他当上广西讨逆军参谋长,帮李宗仁把旧军阀陆荣廷赶下台,新桂系就这么立住了脚。 北伐战争是白崇禧的高光时刻。1926年,他当上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第二年又指挥东路军,一路打到北方,战功不少。可北伐之后,他跟蒋介石的关系崩了。1929年蒋桂战争,他打不过蒋,跑去国外躲了一阵,不到一年又回来接着跟蒋扛。抗战时,他干过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参与指挥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挺能打。1946年,他当上首任国防部长,可惜好景不长,国共内战一打起来,桂系就走下坡路了。1949年12月,他跑到海南,想翻盘,可没啥用。1966年,他在台北去世,73岁。 薛岳,1896年12月17日生在广东韶关,也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粤系的大将。他家境普通,小时候就想当兵。1922年,他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加入粤军,开始闯荡。北伐时,他带兵参加东征,抗战时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尤其是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把日军打得够呛,日本人都叫他“薛老虎”。1949年12月,他负责守海南,可1950年4月,解放军渡海过来,他的防线没撑住,只能撤到台湾。晚年在台湾当过战略顾问,低调过日子,1998年去世,活了102岁。 白崇禧和薛岳北伐时是战友,可后来派系分了,两人关系就僵了。到1949年海南碰面时,早就不是一路人了。 1949年12月初,大陆那边国民党已经不行了,白崇禧带着桂系的残兵败将跑到海南,想喘口气再打算。12月3日,他坐军舰到海南,船上都是疲惫的士兵,他自己也憔悴得不行。那时候海南是薛岳的地盘,薛岳带着粤系部队守着,虽然跟白崇禧不对付,但北伐时毕竟是老长官,他得去码头接一下,场面得走一走。 这次会面没啥热情,挺冷淡。白崇禧下船时,薛岳带着人站在码头等着,简单握个手,寒暄两句就完事了。薛岳心里有疙瘩,毕竟桂系和粤系这些年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可白崇禧地位高,薛岳不好直接甩脸子,只能硬着头皮应付。白崇禧呢,也没多说啥,带着人就去临时住的地方了。薛岳安排完就回指挥部接着忙他的防线部署,对白崇禧的到来压根没多大期待。 这俩人碰面,表面上是老战友重逢,其实谁都明白,各自肚子里那点算盘早就敲得叮当响。白崇禧想靠海南喘口气,薛岳却防着他三分,生怕桂系来抢地盘。结果这场会面没啥实质结果,俩人都没掏心窝子。 白崇禧跑海南,不是随便挑的地儿。1949年下半年,桂系在大陆已经顶不住了,解放军势头太猛,广西那边主力部队都快散架了。他想着海南离大陆近,又有海隔着,守起来方便,能给自己点时间重组部队,找条出路。他还指望跟薛岳有点老交情,能借粤系的力量撑一撑。可他低估了形势,海南那时候也乱得很,薛岳自己都忙着防解放军,没心思帮他。 再说,白崇禧手里兵不多了,带来的都是些散兵游勇,装备差,士气低,根本翻不了盘。他还想着把残部撤到越南,跟法国人谈谈,看能不能保住点实力。可这想法太天真,法国人哪会管他,部队一过去就被缴械了。海南对他来说,就是个临时落脚点,不是啥救命稻草。 薛岳去接白崇禧,不是真心想欢迎,而是没办法。北伐那会儿,白崇禧是他的上司,资历老,名声大,哪怕现在落魄了,面子上还是得给点尊重。再说了,海南那时候是国民党最后几块地盘之一,薛岳得防着点,不能让白崇禧觉得完全被冷落,不然桂系万一闹起来,他自己也麻烦。 白崇禧到海南后,没待多久就发现翻盘没戏。他跟手下商量,把残兵撤到越南,可没两天消息就回来了,部队刚到就被法国人扣了,啥也没剩。他还接到蒋介石派人送来的条件,说是让他当“国防部长”,给点军费和物资,想拉他去台湾。同一时间,李宗仁那边又警告他别去台湾,怕被蒋控制。他左右为难,最后还是让人探了探路,觉得没啥大问题,就收拾东西走了。 1950年初,他飞去台湾,可到了那儿才发现,蒋介石压根没给他实权,就是个闲职,还老有人盯着。他在台湾待了十几年,1966年12月2日病死,73岁。薛岳呢,1950年4月海南守不住,也撤到台湾,后来活到102岁,1998年才去世。
1949年12月初,白崇禧乘军舰来到海南。薛岳和白崇禧不和,但毕竟是北伐时的老长
卖蠢
2025-04-21 19:11:52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