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急了:军用无人机关键零件竟靠“中国造”?
4月16日,专注于科技、国防与国家安全报道的资深记者大卫·金斯(David Jeans)在《福布斯》发表文章指出,硅谷军用无人机公司对“中国制造”的高度依赖,已成为美国军方难以回避的棘手难题。
近年来,美国军方加紧部署大量军用无人机,为可能爆发的冲突做准备。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他们发现手中的无人机在许多关键零部件上依赖“中国制造”。这不仅是供应链的难题,更演变成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掣肘。
五角大楼领导人呼吁采购数千架无人机,为太平洋战争做准备。但随着特朗普的关税加剧了中美紧张关系,他们面临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硅谷的无人机公司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程度令人难以忍受。
绕不开的中国制造
虽然美国到处喊“去中国化”,但现实是: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中国占了将近90%的份额。从机身、电池、无线电,到摄像头、显示屏,几乎所有关键部件都被中国企业掌握。
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近 90% 的商用无人机市场,并生产制造无人机所需的大部分关键硬件——机身、电池、无线电、摄像头和屏幕。
就连上个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弗吉尼亚州参加海军陆战队无人机演示时,被拍到戴的也是一副中国产的无人机显示护目镜。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参观海军陆战队基地时,戴着中国制造的Skyzone设备。图源:AFP via Getty Images
“进‘蓝名单’比被中国制裁还难”
美国国家安全专家乔希·斯坦曼(Josh Steinman)表示,摆脱中国零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痛苦的过程:“你迟早得撕下创可贴,要么你主动撕,要么中国来撕。
“总有一天,你必须把创可贴撕掉,”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供应链安全的乔希·斯坦曼说道。“要么你选择,要么中国选择。”
为此,美国五角大楼搞出个“蓝名单”(Blue List)制度,只有通过审核、没有中国零件的无人机才能拿到军方合同。
获得无人机合同的主要途径是五角大楼的国防创新部门(DIU),该部门维护着一份所谓的“蓝名单”,其中列出了获准用于军事用途的无人机。
这份“蓝名单”每年更新一次,由六名员工负责审核。他们要测试上百款产品,确保其中没有任何《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所禁止的中国零部件,比如摄像头、飞控系统、无线电设备和地面控制系统——这些大多是负责信号传输的关键部件。
然而,一些无人机制造商表示,这项审核机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今年,超过300家企业提交了申请,但只有23家获得批准。BRINC公司战略与发展负责人安德鲁·科特(Andrew Cote)表示:“被中国制裁可比进入蓝名单容易。”
一些无人机制造商表示,这已成为阻碍该行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今年,在300多份申请中,只有23家公司获得批准。
“受到中国制裁比进入蓝名单更容易,”BRINC战略与增长主管安德鲁·科特(Andrew Cote)表示。
大疆让美国“去中国化”进退两难
美国的军事领导人、国家安全专家以及无人机行业普遍将大疆视为一项严重威胁,甚至有人提出:若要打造一个不依赖中国的无人机产业,就必须将大疆(DJI)彻底排除出美国市场。
按照美国无人机协会主席内森·埃克尔巴格(Nathan Ecelbarger)的说法:“只要大疆还在,就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撑美国本土产业链的发展。”
军方领导人、国家安全专家和无人机行业似乎都一致认同一件事:要建立不受中国影响的无人机供应体系,就必须将大疆驱逐出美国。
致力于加速无人机军事应用的美国国家无人机协会主席内森·埃塞尔巴格表示:“在大疆被彻底禁止之前,美国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撑其工业基础。”
但美国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停止对大疆的依赖。去年12月,国会不得不在相关法案中删除了对大疆产品的禁令。
大疆总部位于深圳,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之一,也是美国警方和农场最主要的无人机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