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硝烟弥漫,年仅17岁的志愿军战士唐章洪在激战中突感内急。情急之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2 01:00:02

1952年,上甘岭硝烟弥漫,年仅17岁的志愿军战士唐章洪在激战中突感内急。情急之下,他竟对着滚烫的迫击炮管解开了裤带!谁曾想,这泡童子尿不仅冷却了炮管,更让数百名敌军命丧黄泉,最终被载入军史——志愿军总部为他记下闪亮的特等功! 【消息源自: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炮兵作战章节;国防大学档案馆藏《第十五军上甘岭战役阵中日记》;唐章洪2003年接受《兵器知识》专访实录】 1952年秋天的朝鲜半岛,空气中飘着火药和焦土的味道。上甘岭两个不起眼的小山头——597.9高地和537.7高地,此刻成了全世界最烫手的土豆。美军管这叫"摊牌行动",他们调来了能塞满三个足球场的重炮,炮弹多得像是要把整座山犁平。10月14日凌晨三点,天还黑得像锅底灰,突然炸开的炮火把夜空撕成了碎布条。 "这他娘的是下雹子呢?"16岁的唐章洪把钢盔往脑袋上扣紧了些,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里,他听见自己的四川口音都在发抖。这个实际年龄才16岁零3个月的小观测员,此刻正趴在距离前线不到八百米的观察所里,手里的铅笔在地图上划拉出的轨迹比他的心跳还乱。首轮炮击过后,电话线全断了,阵地上就剩他们这门82毫米迫击炮还能喘气。 炮长张德山抹了把脸上的土:"小唐,算准了再报!咱们现在打的是人命官司!"唐章洪点点头,突然想起前两天碰见的同乡黄继光。那个总爱咧嘴笑的通信员塞给他半块压缩饼干时说:"等打完这仗,咱俩回中江吃抄手去。"现在黄继光在2号坑道那边,听说美军坦克都快怼到鼻子尖了。 到了第五天,唐章洪的迫击炮炮管已经红得像根烧火棍。他们打出去187发炮弹,炮管烫得能烙饼。"浇水!快浇水!"弹药手老王拎着水桶的手直打颤。可水早用完了,阵地上连尿壶都翻了个底朝天。唐章洪突然解开裤腰带:"都转过去!"几个老兵愣神的功夫,这小子居然尿在了发红的炮管上。滋啦一声白烟冒起来,空气里顿时飘出股怪味。 "你小子..."张德山话没说完,山下美军的钢盔又开始反光了。靠着这"土法降温",他们又打出去三十多发炮弹。唐章洪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浇灭的不只是炮管,还浇灭了美军E连的进攻——有发炮弹正砸在机枪阵地上,冲击波把三个美国兵掀进了山沟。 10月20日那天,燃烧弹把观察所变成了火炉子。唐章洪被气浪拍进弹坑时,恍惚听见有人在喊"黄继光没了"。他挣扎着爬出来,发现右手小指头少了半截,可怀里的计算尺还死死攥着。"方位角27-30..."这个满脸血污的少年坚持报完最后一个坐标,才像截木头似的栽倒在担架上。 战后统计数字出来时,连师长崔建功都咂嘴:这个尿炮管的小鬼,带着门迫击炮干掉了425个敌人。在授勋大会上,缺了半截手指的唐章洪总把勋章往兜里藏。有记者问他当时怕不怕,他搓着军装下摆说:"怕啥子嘛,就是可惜了黄继光答应我的那碗抄手。"这话把在场的老兵们说得眼圈都红了。 如今在上甘岭的纪念馆里,有门82毫米迫击炮的展品旁边总聚着最多游客。解说员会指着炮身上某块焦黑的痕迹说,这就是当年那个"用尿打仗"的四川娃留给历史的印记。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中江,每年清明总有碗热腾腾的红油抄手,会摆在黄继光纪念馆的某个角落里。

0 阅读:51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