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冬天,上甘岭前线的坑道里,一门老式迫击炮正慢慢转动角度,赵章成蹲在地上,用拇指比着距离,默默计算弹道。 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不识字,没读过书,却凭借着对炮火的独特感觉和惊人天赋,成为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少将,他就是赵章成,一个用炮火书写传奇的军事家。 1905年,赵章成出生在河南洛阳嵩县的一个贫困山村,二十岁那年,为了糊口,他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命运的安排让他进入炮兵营,从此与炮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连“炮”字都不认得,但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不同于其他战士需要使用量角器,赵章成凭借着对距离、角度和力道的敏锐直觉,创造出了独特的打炮方法。 1931年,他毅然投奔红军,在红军部队,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发明的“空炸”技术让炮弹在空中爆炸,极大地提升了杀伤力,这种创新让他的炮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救命炮”。 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用身体架炮的壮举令人难忘,强渡大渡河时,他徒手将炮筒架在肩上,精准地摧毁了敌军的机枪阵地,为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开辟了通道,这一幕让刘伯承将军赞叹:“这不是开炮,是绣花,” 抗日战争期间,赵章成在黄陂战役中创造了奇迹,大雾弥漫的战场上,他仅凭听觉判断方位,一炮命中日军指挥所,在关家垴战役中,他带领三门炮,突破日军的环形阵地,为部队打开了一条生路。 1952年,已年近五旬的赵章成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坑道内依靠回声判断敌军位置,五发炮弹连发,让美军阵地陷入混乱,被俘的美军误以为是多管火箭的攻击,殊不知这只是一门普通的迫击炮,一个老炮兵的精准打击。 1955年,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不识字的将军,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实战经验,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发明的“拇指测距法”被制作成军教片在全军推广,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炮兵。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8评论】【57点赞】
无可奉告
关家脑是敌人包围我们了吗?三门炮打开生路?我记错了,还是作者在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