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5岁赖宁因扑救山火牺牲,随后他的故事被收入教材。可是2012年又将

尔说娱乐 2025-04-22 10:32:49

1988年,15岁赖宁因扑救山火牺牲,随后他的故事被收入教材。可是2012年又将他从教科书中删除,原因让你心服口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 1988年3月14日,在所有消防人员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棉县海子山的山火终于被扑灭。   参与救火的人精疲力尽,纷纷瘫倒在地上。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出了一个女性的声音。   她一直在喊着“赖宁赖宁”,但是却迟迟没有回应。   这让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位母亲的呼唤,让原本已经放松下来的救援人员再次神经紧绷。   大家主动站起来,帮助这位母亲一起寻找儿子。   终于,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带中,大家终于发现了赖宁的身影。   然而,被烈火焚烧的他早已变成了一具焦尸。   赖宁的右臂紧紧抱着一棵松树, 左手撑着地,还保持着向上攀爬的姿势。   这一幕让现场的人纷纷为之动容,赖宁的母亲则是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这一年,赖宁还不到15岁。   他本想参与救火,没想到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实际上,赖宁会这么主动参加救火行动,也是和他的性格有关。   赖宁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   他非常喜欢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在其他小朋友还在想怎么玩的时候,他就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那就是成为一名地质学家。   他喜欢冒险、喜欢到山上去玩,更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涉猎非常广泛。 什么地质、生物、无线电,他都非常感兴趣。   四年级的时候,赖宁就有了一个想法。   他认为,石棉县发现了石棉矿,说不定还会有其他矿产。   如果能够将其找出来,就能为国家做贡献。   在他的努力下,四年级成立了一个探险队,赖宁是队长。   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着队员们在周围的山里寻找矿石。   他不仅有想法,还非常敢做。   有一年暑假,他和两个小伙伴去探洞。   黑漆漆的洞口一眼望不到底,并且窄到只能容纳一个人。   但是,赖宁不怕。   他不仅钻了进去,还抓了几只蝙蝠。   别看赖宁在“探险”这方面花了那么多时间,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点都不差。   他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多次在绘画、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赖宁还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   早在10岁的时候,他就曾经给当地政府写信,希望能够大力打击大度河边的非法捕捞行为。   正是因为这份正义感和责任感,让赖宁做出了救火的决定。   1988年3月13日下午,海子山因为电线短路引发山火。   发现情况的赖宁和生病卧床的妈妈打了招呼之后,就直奔火场。   他一直救火到晚上,政府派车接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下山避难。   但是,赖宁却跳下车,转头又跑向了火海。   没想到,这一次却要了他的性命。   他去世之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共青团也将他评为“英雄少年”。   此后的十几年里,赖宁的英雄事迹一直被广为宣传。   他被载入学生课本、上了学校的宣传墙、甚至还有地方刻了赖宁雕像。   不过,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宣传开始消失。   人们发现,赖宁的事迹从课本上消失,不少雕像也被撤掉。 这让大家纷纷开始怀疑,这是将英雄忘记了吗?   但实际上,从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生命观念更加强烈。   在任何事情面前,人命最大。   在这种情况下,赖宁为救火牺牲生命的行为就不适合再被大肆倡导。   并且,赖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要被保护的对象。   在山火这样的灾难面前,未成年人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去承担那些本应该由成年人承担的责任。   由此可见,时代在进步,人民的理念也在进步。   赖宁的精神可贵,他的行文也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但是,这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主要信源:(中国日报网——赖宁:永远14岁的英雄少年)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csmmm4207

csmmm4207

2
2025-04-22 14:57

未成年人怎么了,未成年人就不能救人?在高尚的品质面前,所有的杂念都是多余的,命运的选择就是刹那永恒!小英雄赖宁伴随了一代人的童年和少年,也激励了一代人,他的精神何其珍贵?!我们只能永远铭记和赞颂,决不能忘记,更不能让他的精神遗失在时间长河中!!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