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快充是噱头吗已经吵得火花四射了关于这个话题,前一段时间台湾TVBS采

郭淮谈汽车 2025-04-22 10:48:04

10C快充是噱头吗 已经吵得火花四射了

关于这个话题,前一段时间台湾TVBS采访了我。我想需要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状况,讲了10分钟。让AI总结了一下观点如下:

一、10C技术的意义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它对行业认知的重构。

比亚迪这次推出的10C闪充技术,不只是“5分钟快充”这么简单。它的背后是一整套系统能力的协同:从电芯、电池包,到整车热管理、BMS控制、充电协议全面打通。能实现这个能力的车企,必须具备全栈自研的深厚积累。因此,这项技术本身就很难被短期模仿。

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用户对“电车补能焦虑”的想象边界。当充电可以在7、8分钟完成主要电量补充,很多原本坚定认为“电车不如油车省心”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市场。这就像刘翔拿下110米栏冠军之后,全球才开始重新看待东亚人在短跑项目上的可能性。10C快充的出现,是对消费心理的一次突破。

二、虽然有争议,但10C并不是一个营销噱头,而是比亚迪体系化研发的自然成果。

一些人质疑,比亚迪只有个别车型支持10C,且只有部分充电区间能跑到这个倍率,这到底算不算“真突破”?但实际上,比亚迪这些年在充电技术上的投入一直很扎实,虽然没有过多宣传,但成果不少。从早期的高压快充(早于800V概念)到后来的双枪、升压、升流、末端快充等等,比亚迪其实是“做得多,说得少”的代表。

这些实用而“低调”的技术布局,构成了今天10C能力的技术地基。如今其他品牌靠4C、5C抢走风头,比亚迪选择用一个“王炸”式的10C来回应,并不只是为了噱头,更像是一次压抑已久后的集中释放。

当然,这次集中释放是否用力过猛、这技术是否均衡,是否为了单项指标而牺牲了其它指标,则需要综合分析汉L这款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控性等多方面性能之后才能得到结论。

三、10C的意义不仅属于比亚迪,更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快速进步。

这几年,我们看到的快充能力提升,并非比亚迪一家的独舞。从小鹏的3C、4C、5C,再到理想的5C布局,甚至连入门级的五菱星光S也有2C能力,中国车企在不同价位段都在推进“快充下放”。

而且它们的思路各有特色,比如小鹏G6不到20万就能上5C,主打技术普及和均衡;理想则是把5C和专属桩打包销售,强调“场景闭环”。这些都说明,快充不再是旗舰专属,而正逐步变成主流用户可触达的体验。10C当然是速度顶点,但更重要的是,它站在了整个产业跃升的大背景之中。

四、真正决定用户体验的,不只是充电速度,更是体系的完整性。

很多人盯着C值不放,总觉得10C比5C快,5C比2C快,就等于“更好”。但实际上,补能体验是一个系统工程。快不快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桩多不多、布在哪儿、等不等得到。

在实际出行中,很多用户并不在乎10分钟还是20分钟,而是在乎到服务区有没有位置。现在很多长三角、珠三角的高速服务区,已经能做到布24个以上的2C桩。配合用户吃饭、上厕所的停留节奏,充到70%电也绰绰有余了。

此外,还有家用慢充的便利与低成本、商场慢充的广覆盖,这些都组成了一个立体的补能网络。所以说,比起“单点快”,更值得期待的是“处处能充、充得安心”的那种普惠感。而这个网络,正在中国快速成型。

0 阅读:0
郭淮谈汽车

郭淮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