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会议后,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迅速回国,直接叫停东风汽车集团15亿欧元的意大利建厂项目,声称此举是为保护本土汽车产业。但很快,东风宣布转投塞尔维亚,新工厂规模更大,预计能创造8000个高薪岗位。 意大利显然没算清这笔账。欧盟会议刚散场,梅洛尼就火急火燎跑回国喊停中企投资,理由是“保护本土汽车产业”。 可实际意大利汽车工业早就是个空心萝卜了。Stellantis集团在意大利的工厂去年减产三成,2.5万工人饭碗不保,连超跑之乡都在为电动车转型发愁。这时候突然搞起保护主义,说白了就是病急乱投医。 为什么说意大利这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看看他们的投资环境就知道了。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摆在那儿,意大利劳动力成本每小时29欧元,是塞尔维亚的5倍多。 意大利的税收楔子高达46.5%,企业每赚100块钱,近一半都得交税。 东风汽车本来打算在意大利建的是电动车工厂,可当地连充电桩都没几个,配套设施差得离谱。再加上工会势力大,三天两头罢工,哪个企业敢来? 相比之下,塞尔维亚简直是外资的天堂。这个巴尔干国家给足了诚意:企业所得税15%,增值税20%,大型项目还能申请50%的投资补贴。 塞尔维亚去年和中国签了自贸协定,关税直接砍到零。东风汽车在塞尔维亚建厂,不光能辐射欧盟市场,还能享受中塞两国的政策红利。 塞尔维亚政府还承诺,新工厂周边马上建高速公路和物流园区,这种“保姆式服务”意大利能比吗? 意大利的短视还体现在政治摇摆上。前脚退出“一带一路”,后脚又想靠加征关税讨好欧盟,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长安汽车跟着取消了在意大利的发布会,中企对这个国家的信任度直线下降。反观塞尔维亚,从河钢集团救活斯梅戴雷沃钢厂,到现在东风汽车落地,中塞合作实打实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甚至亲自站台,说要把电动车产业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有人可能会说,意大利保护本土产业没错啊。但看看现实吧:欧洲车企集体陷入电动化焦虑,大众裁员3.5万,奥迪砍掉15%岗位,连博世都在收缩战线。 这时候意大利还搞封闭政策,简直是逆全球化而动。中国车企出海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带着技术和资金来合作的。 万钢在达沃斯论坛说得明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只有120万辆,其中34万还是外资品牌代工的。欧盟加征关税,受伤的反而是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 这场风波撕开了意大利的遮羞布:政治内耗严重,政策朝令夕改,产业链配套落后。而塞尔维亚抓住了机遇,用开放姿态拥抱全球化。 现在东风汽车在塞尔维亚的新工厂预计创造8000个高薪岗位,未来还可能带动电池、充电桩等上下游产业。反观意大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国际资本的信心。 最后忍不住想问一句: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意大利的短视之举,会不会让这个曾经的汽车强国彻底掉队? 而塞尔维亚这样的新兴国家,又能在全球化棋局中走出怎样的逆袭之路?这出戏,咱们且看且珍惜。 观察者网——《梅洛尼访华后,东风或在意大利建厂》
几小时前,特朗普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白宫中完成了“对等关税”的初步谈判。在谈判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