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官这小妮子,真矫情? 芳官嫌油腻,这事儿在《红楼梦》里,就像一滴油星子掉进了热油锅,滋啦一声,炸开了花。你说她矫情吧,人家好歹也是个青春期的小姑娘,正是爱美的时候,谁愿意整天油光满面的?可你要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吧,跟皇宫里的主子、娘娘们比起来,她吃的那些鸡鸭鱼肉,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山珍海味。 这就好比现在的小年轻,吃惯了沙拉、轻食,突然来一顿红烧肉,肯定也觉得腻得慌。咱得理解,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再说了,曹雪芹写《红楼梦》,也不是为了教人怎么吃,他是想通过这些细枝末节,展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想想看,溥仪孝敬太妃的菜单,那才叫一个丰盛!什么“金银鸭子”、“八宝奶猪”,听着就流口水。还有乾隆皇帝的晚膳,燕窝鱼翅,山珍海味,那才叫皇帝的排场。跟他们比起来,芳官的四道菜,顶多算个家常便饭,甚至连宫女太监的伙食都比不上。 曹雪芹这老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曹雪芹写芳官嫌油腻,可不是为了单纯地表现她挑食。他这老小子,鬼精着呢!他这是在“醉翁之意不在酒”,想通过这个小细节,吸引特定读者群体的注意。 你想啊,真正的富贵人家,谁会在乎这点油腻?他们每天山珍海味吃到饱,早就对这些家常菜没兴趣了。而那些穷苦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资格挑三拣四?只有那些介于两者之间的,也就是那些有点小钱,但还没到富可敌国的读书人,才会对芳官的“矫情”感同身受。 这些人平时吃糠咽菜,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吃顿鸡鸭鱼肉,就已经觉得很奢侈了。他们看到芳官挑剔,心里就会想:“瞧瞧人家大户人家的小丫鬟,吃得比我都好,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曹雪芹就是抓住了这些人“仇富”的心理,让他们对《红楼梦》产生兴趣。他这招“欲扬先抑”,玩得可真是炉火纯青。 《儒林外史》里,也有不少关于吃的描写。马二先生招待客人,也就是炖鸭、煮鸡、鱼和猪肉,这跟芳官的伙食差不多。潘三爷请客吃饭,整鸭脍、海参杂脍、白肉,看着也挺丰盛,但跟皇家御膳比起来,还是差远了。至于那些穷秀才,能吃上萝卜干和米饭就不错了。 吃个饭,还能看出啥门道? 从芳官嫌油腻这件事,我们还能看出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饮食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古代,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皇家贵族吃的是山珍海味,普通百姓吃的是粗茶淡饭,这就是等级森严的体现。 而芳官作为一个丫鬟,虽然吃穿不愁,但她的社会地位仍然很低。她对食物的挑剔,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是对自身命运的不满。 当然,我们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古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芳官的“矫情”,或许只是她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就像现在的小年轻,动不动就喊着减肥,其实也不是真的想瘦,只是想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能一概而论。 归根结底,吃饭这件小事,也能反映出很多社会问题。
芳官这小妮子,真矫情? 芳官嫌油腻,这事儿在《红楼梦》里,就像一滴油星子掉
小刘说奇趣
2025-04-22 11:10: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