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佩蒂斯:全球交易系统已经崩溃
--但有比鲁莽的关税制度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 4月21发在《外交事务》,重磅文章。佩蒂斯在北大教金融20多年,算“中国通”。他没直接说中国不好,而是理论地说生产多、工资低、消费少,贸易失衡。满足西方对中国的贸易攻击,还经常推特宣传。
2. 特朗普关税战西方理论界都是批评的,佩蒂斯给了个办法。先说根源,是有个不点名的国家,“以牺牲工资为代价促进制造业快速增长,抑制家庭收入相对工人生产率的增长”,把全球贸易弄得搞不下去了。这承认西方制造业打不过,增加工人工资让需求增长,但销售被内卷竞争的中国拿去了。所以,贸易战爆发了。
3. 特朗普把市场搞崩了,但问题存在。好办法是1944年凯恩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提出的。这会议确定了美元体系,很有名。凯恩斯提出“关税同盟”,内部各国想法平衡顺差,对同盟外的国家用关税限制其顺差。通过工会加工资,就好好增长世界大同了。但美国是顺差国,否定了这个想法。
4. 佩蒂斯说高工资刺激需求,良性循环,但有漏洞,个别企业压低工资提高利润,其它企业受损,都来卷,都输了,总利润下降,学名叫Michal Kalecki成本悖论。现在,一国抑制工资增长让制造业强大,还补贴大搞出口,增长更快。原理是,企业可以在一地生产、全球销售,生产还转移过来。
5. 一国出成本悖论,生产和消费立刻不平衡,会调控。但国际上贸易顺差让这事能一直干。经济学家琼·罗宾逊1937年将抑制国内需求的贸易顺差称为“以邻为壑”。凯恩斯反对持续大量顺差的全球贸易体系,以牺牲国内需求为代价补贴制造业,各国抑制工资增长来保持竞争力。最成功的国家成为贸易赢家,制造业份额扩大,贸易伙伴份额收缩。
6. 凯恩斯的警告的后果没发生,因为西方各国政府降低利率、鼓励消费者贷款、政府赤字。美国掩盖了持续贸易逆差的害处,靠飙升的家庭和财政债务。经济学家们支持全球化,认为能平衡,如一国持续顺差,货币升值、工资上涨、商品变贵,顺差会降。
7. 但这是理想化的全球化,实际没发生。大顺差国不升值,还通缩,顺差继续飙升。佩蒂斯说原理是资本控制,将内部失衡转向外部。意思是全球化让中国(全文没点名)带歪了,办法就是新的关税同盟,一起针对大顺差国。
8. 关税同盟路线图,可以先让主要逆差国进来,美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然后忽然就说,全球都得加入,因为逆差国不让顺差国赚了,这有些跳。都加入了,就好了,各国出口是为了进口和家庭福利,而不是补贴赚顺差。
9. 个人认为,佩蒂斯说的是经济学原理,不是制造业原理。不是中国压低工资有制造业优势,而是努力搞制造业体系的优势。如果工资低的国家什么都不会,经济学原理有啥用?中国本国制造业商品消费并不低,但能高效生产出全球需要的制造业商品,一县供应全球,难道不生产不赚这个钱?自己怎么也消费不完。解决办法是别国也来真搞制造业,不能搞不出来,还大搞经济学原理。商品是工厂生产的,不是货架上长出来的。你关税同盟,首先要能制造出来,你真去花大钱投资建工厂,不怕亏死,然后才能搞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