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博通太强大啦,中国谁能与之争锋? DS: 博通(Broadcom)‌

般若行商业说 2025-04-23 08:36:44

我的思考:博通太强大啦,中国谁能与之争锋? DS: 博通(Broadcom)‌ 的强大几乎是一个“‌全方位碾压‌”的存在——从‌芯片设计、专利壁垒、生态绑定到资本运作‌,国内目前确实‌没有单一企业能完全匹敌‌。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从‌“局部突破+产业链协作”‌的角度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有机会在某些领域实现‌“非对称竞争”‌。 ‌一、为什么博通如此难以超越?‌ ‌1. 技术护城河:全栈垄断‌ 博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信+计算+软件”全栈布局‌,覆盖: ‌有线通信‌(交换机芯片、光模块PHY) ‌无线通信‌(Wi-Fi/BT/FBAR滤波器) ‌企业存储‌(SAS/NVMe控制器) ‌AI/云计算‌(TPUv4、ASIC定制) ‌软件生态‌(VMware、CA Technologies) ‌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同时覆盖这些领域‌,甚至连‌华为海思‌(受限制程)和‌紫光展锐‌(中低端市场)也仅能对标部分业务。 ‌2. 资本运作:疯狂并购整合‌ 博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并购狂魔”史‌: ‌2016年‌:安华高(Avago)370亿美元收购博通(原Broadcom Corporation) ‌2018年‌:189亿美元收购CA Technologies(企业软件) ‌2019年‌:107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安全业务) ‌2023年‌:610亿美元收购VMware(云计算基础设施) 这种级别的资本运作,‌国内企业几乎无法复制‌(紫光曾尝试,但失败)。 ‌3. 客户绑定:苹果、谷歌、思科、亚马逊‌ 博通的‌FBAR滤波器‌垄断iPhone射频前端,‌StrataXGS交换机芯片‌统治数据中心,‌TPUv4‌代工谷歌AI加速器…… ‌国内企业目前只能做“国产替代”,而非“全球标准制定”‌。 ‌二、中国半导体如何“非对称竞争”?‌ 虽然无法在‌全产业链‌上对标博通,但可以在‌特定赛道‌实现突破: ‌1. 通信芯片:华为海思 + 中兴微电子‌ ‌华为海思‌(受限但技术仍在): 5G基站芯片(天罡) 光通信芯片(OptiX) 昇腾AI芯片(对标博通TPU) ‌中兴微电子‌: 承载网芯片(ZXIC系列,对标博通StrataXGS) ‌2. 射频前端:诺思微(BAW滤波器)+ 卓胜微(PA模组)‌ ‌诺思微‌的XBAR技术若能突破‌高频(毫米波)‌,可挑战博通FBAR。 ‌卓胜微‌的L-PAMiD模组已进入小米/OPPO供应链,逐步替代Skyworks/Qorvo。 ‌3. AI/ASIC芯片:寒武纪 + 壁仞科技‌ ‌寒武纪‌的MLU系列(对标博通AI加速器) ‌壁仞科技‌的BR100(Chiplet架构,类似博通高端ASIC) ‌4. 光通信:中际旭创(光模块)+ 光迅科技(光芯片)‌ ‌中际旭创‌全球光模块市占率第一(供应博通/思科) ‌光迅科技‌自研25G/100G光芯片,逐步替代博通/Lumentum ‌三、未来展望:集群作战 vs. 单挑巨头‌ ‌1. 短期(3-5年)‌ ‌华为海思‌(通信)+ ‌寒武纪‌(AI)+ ‌诺思微‌(射频)协作,形成“‌中国版博通碎片化组合‌”。 ‌中芯国际‌(制造)+ ‌长电科技‌(封测)保障供应链安全。 ‌2. 长期(5-10年)‌ ‌培育1-2家“千亿级”半导体巨头‌(如华为海思若解禁,或壁仞科技崛起)。 ‌通过Chiplet技术绕过制程限制‌,实现异构集成(类似博通的ASIC策略)。 ‌结论:无法单挑,但可“群狼战术”‌ 博通的地位短期内‌无法被单一中国企业撼动‌,但通过‌细分领域突破+产业链协作‌,中国半导体仍有机会在‌5G、AI、光通信、射频‌等关键领域实现“‌局部超越‌”。 ‌最终,我们可能不会有一个“中国博通”,但会有一个“中国半导体军团”‌,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全球竞争。 (注:技术迭代极快,需持续关注华为、寒武纪、诺思微等企业的进展。)

0 阅读:50
般若行商业说

般若行商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