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余程万率领8000虎贲之师抗击3万侵略者,誓死守卫常德城的英勇事迹,在经过数

玲珑说历史 2025-04-23 09:35:11

师长余程万率领8000虎贲之师抗击3万侵略者,誓死守卫常德城的英勇事迹,在经过数日激烈战斗后,全师8315名将士,仅幸存83人,之后余程万拼死出城接应援军后,后重新攻进常德,将日军击退。

常德,1943年冬天,冷风凛冽,战火弥漫。城内硝烟滚滚,城墙上旗帜迎风飘扬。8000名国民革命军第57师士兵,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誓死守卫这座孤城。

城破之时,余程万带领的8315人中仅剩83人,这是一场怎样惨烈的战斗?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战士们誓死不退,坚守常德直到最后一刻?

12月3日,黎明前的常德城一片静默,残破的城墙在暗夜中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屹立着等待命运的最后裁决。

57师的将士们,在16天的血战中逐渐走向绝境。城内的房屋几乎被摧毁殆尽,街道上堆满了尸体,既有敌军的,也有自己同胞的。师长余程万站在高处,远眺着已化为焦土的常德城,这座原本繁华的城市,如今成了战场上的废墟。

余程万心中已经清楚,援军未能及时抵达,守城的士兵也所剩无几。即便如此,他仍未下令撤退,因为他知道,常德一旦失守,后方的防线将全面崩溃。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师长,敌人突破了东城墙,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参谋急匆匆地跑来报告。余程万沉默片刻,转身对身边的士兵说道:“我带104人出城突围,去接应援军!”

回到16天前,1943年11月,日军第11军团出动约9万人,分三路向常德城逼近。

驻守常德的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8000余名将士,在余程万的指挥下,他们进行了紧急部署,并迅速疏散了城内百姓。余程万下令:‘誓与常德共存亡!’**这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他和8000虎贲将士的最终命运。

战斗的第一天,日军以重炮轰击城墙,试图迅速突破防线。然而,余程万早有准备,指挥部队逐步退守至巷道,利用狭窄的街巷进行顽强抵抗。战士们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每一条巷道、每一间房屋都成了双方厮杀的战场。

据当时的战地记录,57师171团的士兵在河洑山阵地上与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这是一场毫无退路的战斗,敌我双方都在消耗最后的体力和弹药。日本兵无数次发动猛攻,却被中国士兵顽强抵挡在城门之外。

日军甚至动用了催泪弹和毒气弹,导致许多中国士兵中毒倒下,但即使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余程万的将士们仍然死守阵地,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

余程万,1902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县,早年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他性格刚毅果敢,作战时勇猛异常,在军中以“虎将”著称。

与众不同的是,余程万不仅善于指挥大规模战斗,还能在极端困境下冷静应对。他的战友回忆道:“他从来不退缩,总是冲锋在前。”在多次战役中,余程万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也因此被委以重任,负责守卫常德。

在常德会战中,余程万不仅是一个冷静的指挥官,更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将领。他曾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亲自给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你们为国家流血,我不能让你们孤军奋战。”这是余程万经常对士兵们说的话。

战斗进入到第十六天,城内的中国守军仅剩下不到300人,而城外的援军依旧没有到达。余程万的心情愈发沉重,数次发电报向上级请求援助,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再坚持,援军即将抵达。”

余程万心中明白,这一战恐怕已无法胜利,但他知道,他必须继续战斗,否则8000虎贲的牺牲将毫无意义。

余程万决定率领104名士兵突围,希望能够与援军汇合,再次组织反击。在这次突围中,他带领的队伍在德山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不断袭扰敌人后方,为最终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与此同时,城内的士兵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中很多人用刺刀与敌人近身搏斗,甚至有些人死前还将最后的力气投入到反击中。

日军试图完全占领常德,但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中国军队与当地百姓的反击包围圈。尽管常德一度陷落,但由于日军撤退匆忙,最终常德再次回到了中国的掌控之中。

在援军到达之后,常德城得以光复,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

8315名士兵,最终仅83人幸存,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余程万的命运。尽管他英勇守城,最终也光复了常德,但由于战场形势复杂,他曾一度被追究责任,甚至受到牢狱之灾。

这一切对于这位经历过无数风霜、带领士兵浴血奋战的将领来说,显得尤为残酷。

尽管如此,余程万并未因此消沉。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依然关注战友的命运,帮助抗战老兵,甚至在战后多年,他还曾参与到战斗英雄的纪念活动中。

常德保卫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与牺牲精神的象征。

0 阅读:32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