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养三个闺女,不知道收彩礼是啥滋味,村里有个女子外嫁开启了彩礼模式,到现在到处打听彩礼行情喊价,一年一个价,互相攀比,水涨船高。 我出生在黄冈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姊妹三个和一个弟弟,父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我们小时候(80年代)将我和姐姐的户口转到了城里,并供我们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说是为了嫁个好人家,弟弟和妹妹是自己考出去的。 我们都是在00年左右结婚,那时候我们那还没彩礼一说,娘家也没啥给的,为了我们掏空了家底,我和姐姐嫁在外地,都是用自己的工资存款买电器陪嫁结婚,娘家给了8床棉被,我甚至在娘家都未办酒席,妹妹嫁在本地,父母为了好看请木工打了全套家具,买了部分电器,也是8床棉被。 07年弟弟结婚,弟媳本地城里人,家里条件比较好,没要一分彩礼,还出了些装修费,陪嫁了一万元。 08年左右,村里有个女孩嫁在了武汉江夏,按外地风俗收了2万彩礼,估计没返回去,她家有点重男轻女。全村人听说后都背后议论,说男方城里买了房,乡下做了房,一个儿子,公婆做得苦,心真狠。 自从那以后,嫁到外地的都按男方风俗要了彩礼,有高有低的,慢慢的都从心里接受了彩礼,再后来嫁到本地的也开始了,最后是到处打听最高行情。 前年,妹夫的侄女出嫁武汉,娘家妈到处打听我们本地和武汉行情,要少了怕亏,要太高又怕婆家说,我们本地大概10万之内,最后折中要了18.8万元,去年年底听说有20多万的了。 肯定有人好奇,没有彩礼,我们姊妹婚姻幸不幸福?可以说村里都羡慕我父母,父母给我们的底气胜过彩礼,父母从不需为我们操心,我们也让父母老有所养,家家很顺,家和必定万事兴。 彩礼是撕裂感情的矛盾点,有点矛盾就拿彩礼说事,日久怨深。女孩最大的底气是父母托举提升自己,加上良好的教养,男孩最大的底气是勤劳,善良,有份稳定的收入能为小家撑伞,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彩礼观念变迁#
我妈养三个闺女,不知道收彩礼是啥滋味,村里有个女子外嫁开启了彩礼模式,到现在到处
流水带花香远
2025-04-23 12:18:34
0
阅读:37
用户14xxx64
一家子大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