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3日,下野的蒋介石乘火车离开南京。临走时,送行的人很少,白崇禧、

国际大碗说 2025-04-23 12:21:30

1927年8月13日,下野的蒋介石乘火车离开南京。临走时,送行的人很少,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等大员一个没来,显得极为冷清。 在老蒋经历的三次下野中,以这次(第一次)最为凶险,因为他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把握。 老蒋下野的直接诱因,是军事上的失败。“宁汉分裂”后,武汉方面掌握兵权的唐生智高举大旗,要“东征讨蒋”,被北伐军击败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在投靠奉系首领张作霖后,重整旗鼓,和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联兵南下。 面临两线作战的老蒋,决定先集中兵力击败孙传芳。对此,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表示反对,主张收缩兵力防守反击,否则,一旦与孙传芳交战不利,再让武汉的唐生智趁虚而入,到时候就危险了。 在军事会议上,支持老蒋的人不多,就连“黄埔系”的二号人物何应钦也支持桂系的主张。 老蒋气呼呼的说:“孙传芳都快打到徐州了,不能再等了,必须挥师北上,先破孙传芳,然后攻入山东,解决掉张宗昌。” 张作霖建议孙传芳,等张宗昌的部队到位后,以优势兵力南下徐州。孙传芳急于夺回丢失的地盘,撇开张宗昌,带着六万余人急行军奔袭徐州。“五省联军”在之前的北伐中,已折损大半,这六万多人是孙传芳的仅存的部队,属于倾巢出动。 7月23日,孙军攻占徐州,老蒋大为震怒,亲自去前线指挥反攻,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 败讯传来,武汉方面趁机发难,在报纸上大肆宣传此事,并去电南京,要求严惩“败军之将”。老蒋为了推卸责任,决定拿第十军军长王天培当替罪羊。王天培是黔军将领,在北伐中,所部由一万多人,扩充到了四万多人,老蒋和桂系对他有尾大不掉的担心。 对老蒋这次处理王天培,桂系是支持和默认的。王天培对老蒋这个总司令向来服从,在接到开会的通知后,没有多想,很快就从前线赶到了南京,结果在会场被扣押。 随后,王天培被押去杭州西湖关押,罪名是“擅自撤退、克扣军饷”。王天培是在老蒋下野二十多天后,在关押处被枪决的,可见,除掉王天培是老蒋和桂系的共识,所谓的徐州兵败,不过是借口。 孙传芳在徐州取胜后,想一鼓作气,渡江打下南京。被孙传芳打出阴影的老蒋,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先打唐生智,等解决了来自武汉的威胁后,再对付孙传芳。 李宗仁、白崇禧在会上坚决反对,老蒋一气之下,说若不执行这个方案,就要辞去总司令职务。不想,李、白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当即出言支持,说老蒋既然不愿意干了,那么“主动让贤”也是好的。 老蒋说的是气话,一下子被呛住了,这时,若有一个与李、白地位相当的人出面解围,事态尚可缓和。可当老蒋将目光扫向何应钦时,何应钦却低头不语。连何应钦都倒向了,在场的其他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老蒋不下野也由不得他了。 何应钦的表现,让老蒋大为失望,后来多次对人说:“当时只要何敬之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 8月13日,老蒋正式通电下野,下午从南京乘火车离开。老蒋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下野,送行、合影的人很多,可这个第一次,就显得很是冷清。 火车站上给老蒋送行的,不过寥寥数人。李宗仁、白崇禧、李烈钧等南京的军政大员都没有来,更让老蒋心寒的是,何应钦也没有闪面。不仅如此,老蒋去上海,连专列都没有,搭乘的就是普通客列。 火车到上海临时停靠时,迎接的人明显多了,站台上等候了近百人,除了吴忠信、杨虎等人外,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带着一众头目也在迎候。老蒋与众人寒暄一番后,又乘车前往杭州,之后坐汽车去了奉化溪口老宅住下。 老蒋到了溪口没住几天,浙江省主席周凤岐的代表就到了,来人带来了五万元。落魄的老蒋,以为老乡周凤岐还记着他,显得很是高兴,不料来人却说:“这五万元是周主席送给蒋先生的路费,希望蒋先生拿了钱后尽快离开浙江,不要让他为难。” 像周凤岐这样落井下石的人不少,但也有趁机交好老蒋,提前“修路”的。比如,军长陈调元就携带十万大洋,送到老蒋的住所,并表示若不够,随后再送来。 陈调元原是“五省联军”的皖军总司令,北伐时率部倒向。陈调元的主动送钱,让老蒋记忆深刻,在后来重任总司令后,将其委任为安徽省主席。 老蒋下野后,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王敬久、李默庵等黄埔一期将领,联名去电老蒋,表示“学生与校长共进退”。老蒋在本子上,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一记下,他们后来也成了黄埔生中,最早升任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的。 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把持的南京国民政府,得不到江浙等地财团的支持,连基本的军饷都难以维持,至于黄埔系军队,由刘峙、顾祝同等老蒋的亲信掌握,即便是何应钦,也难以调度自如。 与此同时,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通电,请求老蒋复出。到了12月,老蒋见时机成熟,一面在上海和宋美龄举办婚礼,一面做好复职的准备。 1928年1月,老蒋来到南京,重新担任总司令,和桂系表面言归于好。经此一事,老蒋的手腕更为狠辣,国民党内的争斗,更加激烈了。

0 阅读:128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