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2岁女知青刘琦返城无望,嫁给一位农民。新婚之夜,她对丈夫说:“你对

裂谷长河 2025-04-23 16:18:42

1977年,32岁女知青刘琦返城无望,嫁给一位农民。新婚之夜,她对丈夫说:“你对我好,我决定扎根农村。”不料,18年后她狠心抛下3个孩子喝农药,并悔恨地说道:“嫁给他是我这辈子的错。” 刘琦的故事,得从1965年说起。那年,国家喊出“上山下乡”的口号,年轻人都被号召去农村干革命。刘琦才20岁出头,满脑子憧憬,觉得自己响应号召是件光荣的事儿。她收拾行李,告别城里的家,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红柳圪旦村。她想着,农村生活可能苦点,但总能熬过去,迟早能回城过上原来的日子。 可到了村里,她傻眼了。生活条件比她想的差太多了,土坯房破得像随时要塌,吃的喝的都紧巴巴。她干农活不熟练,手上磨出血泡,脸晒得黑红,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刚开始,她还咬牙坚持,心想国家政策会变,总有回城那天。可一年年过去,消息越来越渺茫,村里还是老样子,她的心也慢慢凉了。 到了1977年,刘琦32岁。在城里,这年纪可能还在挑对象,可在村里,她已经算“老姑娘”了。知青陆续返城的消息传开,但每次她跑去问,都是失望而归。她扛着锄头走在田间,感觉未来像被堵死的路,啥盼头都没了。 就在这时候,刘三海出现了。他是村里的农民,干活麻利,为人老实,皮肤晒得黝黑,眼神有点倔。刘琦刚到村里时,他就对她上了心。她干活累了,他会帮她挑水;扛不动东西,他默默接过去。刘琦起初没当回事,觉得这就是村民间的热心,可刘三海的关心一直没断过。他不咋会说话,但行动上透着股实在劲儿。 刘琦那几年在村里孤零零的,日子过得艰难,心里空落落的。刘三海的坚持慢慢让她动摇了。她想,这个男人虽然没文化,但靠得住,也许能给自己个依靠。1977年,她点了头,嫁给了刘三海。新婚夜,她对他说:“你对我好,我决定扎根农村。”这话不光是说给刘三海听,也是她给自己打气,认了这条命。 婚后头几年,日子还算过得去。刘三海下地干活,刘琦在村里教孩子认字,家里有点人气。生活虽然苦,物资少得可怜,但两人搭伙过日子,总比一个人强。刘琦想着,只要刘三海对她好,她就踏实待在农村,把日子过下去。 1979年,刘琦生了个女儿。刘三海开始有点不对劲,回家话少了,碗筷摔得响。1982年,第二个女儿出生,他脾气更坏了,直接摔门出去,回来醉醺醺的,砸东西发火。刘琦心里清楚,他想要个儿子,在村里没男孩传宗接代,他觉得丢脸。家里气氛越来越沉重,刘琦只能硬着头皮撑着。 那几年,刘三海的真面目露出来了。他喝酒越来越多,回来就发脾气,没事找事。刘琦劝他少喝点,他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有次他抄起东西砸她,她背上挨了几下,疼了好几天。她不敢吭声,怕孩子吓着,也怕村里人看笑话。日子像绳子,越勒越紧,她喘不过气。 1990年,刘三海从外面抱回个男婴,说是自家的。刘琦懵了,但没敢多问。从那以后,他眼里只有这个男孩,给男孩买布做衣服,饭桌上给他夹菜,两个女儿只能干看着。刘琦想给女儿夹点吃的,他直接抢过碗摔地上,碎片满地都是。他对外人说,这是他家的种,可村里谁不知道咋回事,大家背后议论,他却当没听见。 刘三海的酒瘾更大了,动不动就醉得站不稳,回家就吼就砸。刘琦被他打过好几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试过跟他讲理,可他压根不听,醉了就更疯。她在村里没亲没故,跑都没地儿跑,只能咬牙忍着。孩子们小,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她心里苦,但只能扛着。 到了1995年,刘琦彻底撑不住了。那年春节前,村里热热闹闹,她家却冷得像没人住。刘三海又喝醉了回来,抄起铁锹砸她,她肩上挨了一下,疼得倒在地上,孩子们吓得哭成一团。他骂完摔门走了,屋里静得吓人。那晚,刘琦坐在炕边,盯着桌上的农药瓶看了半天,最后手抖着拿起来,一口喝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邻居发现她倒在炕上,已经没气了,地上滚着个空瓶子。她死了,留下三个孩子和那个破家。尸体埋在村后山坡上,没碑没标记,风雪很快盖住了坟头。村里人议论几句就散了,她的故事没人再提。

0 阅读:0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