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39军军长吴信泉所率志愿军遭美军围剿损失惨重,关键时刻,他因想起毛泽东对他的一句教诲,而生出一妙计,没开一枪,困住美军6天6夜。 吴信泉将军是个地道的湖南平江人,1912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他就帮着家里干活,吃过不少苦,也练就了一身硬骨头。1927年,15岁的他加入了平江农民赤卫队,开始接触革命。1930年,他正式投身红军,当上了政治指导员。长征路上,他跟着红三军团打后卫,翻雪山、过草地,没少跟死神擦肩而过。抗日战争时,他在八路军115师当团政委,带着队伍在晋东南跟日军干仗。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39军军长,扛起了抗美援朝的重担。 吴信泉这人,打仗有股狠劲儿,但更厉害的是他脑子灵。他不是光靠蛮力硬拼的那种将领,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关键时刻总能找到突破口。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的39军打得硬气,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 1950年11月,吴信泉带着39军在云山战役中狠狠教训了美军,把美军骑兵第一师打得满地找牙。那一仗,志愿军士气大涨,也让美军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惹的。但好景不长,到了1951年4月,战局变得更凶险。美军指挥官李奇微使出了“撕裂行动计划”,用炮火和直升机死死咬住志愿军的后路,想把39军一口吞掉。当时志愿军的补给线被美军飞机炸得稀烂,粮食、弹药都快没了,前有重兵,后无退路,39军被困得死死的。 吴信泉接到上级的命令:无论如何要挡住美军,不能让他们往前推进。可他心里清楚,跟美军硬碰硬,39军拼光了也未必能赢。装备上,美军有坦克、有飞机,志愿军这边却连吃的都不够。怎么办?就在这时候,他想起了毛泽东主席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打仗不一定全靠武器装备,要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这句话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思路。 吴信泉冷静下来,带着参谋们研究地形。他发现华川水库就在附近,地势高,水流直通下游的美军阵地。这让他灵机一动,想起了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美军不是靠浮桥和炮兵压阵吗?那就用洪水把他们淹个措手不及! 他立刻下令关闭水库的12道闸门,把水全都攒起来。同时,他派出一支小分队,在美军必经的路上埋地雷,拖住他们的脚步。4月9日凌晨,他算准了时机,下令开闸放水。洪水一下冲下去,把美军的浮桥冲垮了,炮兵阵地泡了汤,坦克也陷进了泥里动弹不得。美军一下子乱了套,进退两难,整整被困了6天6夜。这6天里,他们损失了不少装备和物资,想突围也突不出去,只能干瞪眼。 吴信泉这招没开一枪,却靠着水和地形把美军收拾得服服帖帖。39军趁着这个空档撤到了安全地带,保存了主力。这场仗打得巧妙,也打得漂亮,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吴信泉这事儿,不是靠运气,而是真本事。他能想起毛泽东那句话,不是偶然,而是因为他平时就琢磨怎么把这些教诲用在战场上。抗美援朝那会儿,志愿军条件差得没法说,可就是靠着这种智慧和胆识,一次次把美军打得没脾气。吴信泉用事实证明,打仗不光看谁的枪多炮硬,更看谁的脑子活。 再说说美军这边,李奇微那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朝鲜战场上挺狡猾,战术也毒,可这次愣是栽在了吴信泉手里。美军装备好是真,但碰上这种“土办法”,照样得吃瘪。这也说明,战争这东西,不是光有钱有技术就行,关键时候还得看人。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9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