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的活动上,庞众望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人们,让大家切实体会到,这位以744分优异成绩考入清华、被许多人视为“寒门榜样”的学子,其品质与精神确实不负众望! 清华园里的一场对话,因为庞众望的一句话,气氛变得有些不同,不少人说自己看哭了,当然,笔者也不例外。 这位1999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农村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专攻科研。也正是他,八年前以744分的高考成绩闯入大众视野。那时媒体给他的标签是“寒门贵子”,这是不虚言。 当时他的家境确实算得上困顿:母亲庞志芹因先天脊柱问题而截肢,需常年依靠轮椅;父亲则患有精神分裂症,发病时甚至认不出家人。 也因此,庞众望从五岁起就学着操持家务、生火做饭,课余时间还要捡拾废品变卖,以此贴补那个贫苦的家。当年,正是他一边捡废品筹措学费,一边奋发考上清华的故事,让他广为人知。 那年高分入学后,庞众望并未止步。本科期间,他不仅多次获得奖学金,还曾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清华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熟悉他的人评价他有股“钻劲儿”,图书馆成了他的常驻地,休息与娱乐总是自觉地为学业和研究让路。甚至有一次,读博一时,为一个实验方案的细节争执不下,他竟是在洗澡的片刻获得灵感,立马冲出来记录,最终整理出一套全新的实验流程。 这份刻苦,或许就是他一路走来的底色。 不久前,央视的镜头记录下了他在清华那场对话活动上的表现。身着西装的他,谈吐从容自信,与八年前那个面对媒体略显青涩的少年判若两人。 当谈及科技封锁与关税壁垒的挑战时,他没有回避,而是直言,这一代人肩负的使命,或许就是通过科研实实在在地为国家贡献力量。 就是这样一番话,据说当场便引发了强烈共鸣,视频片段流传开后,网络上的讨论也随之沸腾。许多人被触动,或许是因为发言本身的力量,也或许是因为发言者一路走来的不易。 学业成就之外,庞众望似乎也从未将过去的困苦视为需要遮掩的包袱,他对自己的家庭背景一直保持着坦然甚至积极的态度。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选择:他将自己因三项专利获得的奖金分文未取,全部捐赠出去。不仅如此,他还以母亲的名字设立了“志芹”助学金,专项用于帮助山区的学生实现大学梦。据了解,这项助学金的累计捐赠金额已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自己淋过雨,便想着为别人撑伞。经历过资源匮乏的窘境,却在学有所成、初获回报时,优先选择了回馈社会而非改善个人生活,这份取舍确实耐人寻味。 八年前,公众因“寒门贵子”的励志故事和他的阳光态度记住了庞众望。八年后,他凭借“科研报国”的言论和设立数百万元助学金的行动,再次成为焦点。 当年那个靠捡废品上学的少年,如今用他的思考和行动,为“寒门”与“贵子”这两个标签,赋予了更深邃也更实在的注解。至于这份注解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大概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清华大学的活动上,庞众望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人们,让大家切实体会到,这位以74
唐人街卡通人
2025-04-23 20:50:28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