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黄慕兰被判处死刑,并关押在死囚牢房。毛主席得知此消息后,深感震惊,临行前毛主席来电:她是我们的好同志!
1954年,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杨帆被诬陷包庇特务分子而受审。次年,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被诬陷解放前投靠国民党和汪伪政权而受审,这就是建国后著名的“潘杨案”。
此案多人受到牵连,黄慕兰就是被牵连的其中一位,因为她的“罪名”过重,被判处死刑,毛主席得知后亲自打电话过问,并说黄慕兰是党和国家的好同志。
黄慕兰因何被主席亲自过问?
可以说黄慕兰是一个传奇女子,1907年,黄慕兰出生于湖南浏阳一户书香世家,父亲黄颖初王文坛有着很高的声望,与谭嗣同为同窗好友,黄兴、蔡锷等人则是他的高徒。
清末年间社会风气迂腐,然而黄颖初则相对开明,受家世影响,年幼的黄慕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读于长沙女校期间,她与杨开慧、蔡畅等人为好友,这一期间也是她思想开放的时期,受到《木兰诗》的形象,她将本名黄彰定改为黄慕兰。
然而,即便父母开明还是没能逃过包办婚姻,对此,黄慕兰是拒绝的,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她只能接受这段封建婚姻。
然而她的第一任丈夫竟是一名瘾君子,他抽鸦片、败家,与思想先进的黄慕兰完全不是一路人,她不肯接受这种生活,于是以母亲患病为由返回娘家,从此与第一任丈夫彻底分离。
1926年,21岁的黄慕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第二任丈夫宛希俨成婚,彼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黄慕兰也开始了自己的潜伏生涯。
然而好景不长,与宛希俨结婚仅一年,后者便牺牲,他们的孩子也才刚刚出生不久,可是,那个年月的人是没有时间悲伤的,黄慕兰忍着丧夫之痛继续工作,成为中共上海的地下接头人员。
在那个年月,女人天然具有保护色,所以更适合从事地下工作,也是在这段时间,黄慕兰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在周总理的特批下与第三任丈夫贺昌结婚。
1931年4月,黄慕兰迎来自己第一次营救任务。当时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并供出一些关键情报,其中一条与关向应有关,为了保护情报和共产党人,周总理采取紧急措施,命令一定要顺利救出关向应。
命令一层一层下达,最后到了黄慕兰这里,面对这样一次紧急任务,黄慕兰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思考整个事件的逻辑和人物关系,而后通过建立关系,成功与关向应案的律师陈志皋建立了联系,最终将关向应保释出来。
这件事之后,黄慕兰受到信任也有了经验,并与陈志皋成了朋友,她明白,作为中共地下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人脉,而解救关向应后的两个月前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就在营救关向应不久,一次黄慕兰与陈志皋相约闲谈,恰好偶遇陈志皋的朋友巡捕房翻译曹炳生,后者无意透露向忠发叛变的消息,黄慕兰闻听心中大惊,如果不及时将消息上报,很可能就是顾顺章事件的翻版。
为此,黄慕兰称病离开,急忙消息上报给情报科长潘汉年,正是黄慕兰的理智果敢,避免了重大损失。
为了更好地工作,1933年,黄慕兰脱离党组织,与国民党官员陈志皋结婚,长期潜伏于地下,解放战争期间仍然游走于国共两党之间,为解放事业作出不小贡献。
1951年,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也早已过去,全国上下投入建设当中,黄慕兰也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重新加入共产党,更是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然而,命运再一次跟黄慕兰开了个玩笑,1955年,“潘杨案”牵连不少人,作为曾经的情报科长潘汉年,他曾经的很多地下工作者因此受到牵连,黄慕兰就是其中之一,在那个敏感时期,任何与国民党特务扯上关系的人很容易受到处罚,黄慕兰因此被处死刑。
毛主席得知后主动询问,到最后也只是免除死刑收拿关押,这一关就是17年。
1980年,在周总理夫人邓颖超的帮助下,黄慕兰得以平反,随后再次出山为党工作。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在浙江辞世,享年1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