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继母被亲子送入养老院,不料,女子却这样做,好感动! 亚娟和姐姐文菊很小时,母亲意外溺水去世,父亲一直没有再婚。多年过去,文菊结婚了,亚娟也考上了师范学院。 亚娟和文菊都觉得,父亲应该拥有自己幸福晚年生活。正好这时,文菊的婆婆,将远房表妹介绍给了父亲。王阿姨有一双儿女,她丈夫做生意发财后喜新厌旧,二人离了婚。 亚娟姐妹俩特别支持父亲往前走一步。那王阿姨一看就是个干净、好脾气的人,与亚娟的父亲见面后互有好感,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亚娟和姐姐知道父亲大半辈子辛苦,翻修了房子,给父亲和王阿姨操办了简单的婚礼。 进门后,继母对父亲悉心照顾,还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妥妥贴贴的,不让他操一点心。继母与父亲十分般配。 在继母的照顾下,父亲整个人焕然一新,脸上也有了笑模样。这让亚娟姐妹俩非常放心。 继母对待亚娟和文菊,简直是视如己出。不说,节假日总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回娘家的女儿。就是亚娟大学毕业,找到了对象。 继母早早地筹划着,为她准备嫁妆。她对亚娟父亲说:“亚娟没有婆婆,被褥这些的娘家就都替她准备了,咱们今年多种点棉花。”父亲听了频频点头。 那一年,收了新棉花,继母一针一线,亲手为亚娟绣了六场被褥。之后,继母又四处打听当时结婚都流行家电:“孩子从小没有妈,不容易,咱们一定要让她风风光光出嫁。” 亚娟结婚陪嫁了当时最时兴的录音机和电视机,亲戚们都说:这个后妈大气! 听说亚娟怀孕了,继母马上又行动越来,她将自己养的小鸡都留下来,不卖了。“娟啊,你生孩子的时候,阿姨来伺候你坐月子。女人坐月子是大事,可不能落下病根。” 月子里,继母一天做五、六顿月子饭。给孩子洗尿布、拍嗝、把尿都干了。孩子晚上哭闹,继母就起来抱着哄。她让亚娟只管好好坐月子,别的事有她。一个月下来,亚娟硬是养得白白胖胖。 “我真是太幸福了,阿姨伺候月子,事事都想得周到。”亚娟对姐姐感慨地说。“嗯,亲妈也不过如此。咱们以后一定要多孝顺阿姨啊。” 每逢节假日,亚娟和姐姐常带孩子回娘家,孩子们围绕在继母与父亲身边,都亲热地叫“姥姥、姥爷。”他们都喜欢回到姥姥、姥爷家。 隔一段时间,继母还要老父亲将地里种的蔬菜、养的鸡运到城里,给亚娟姐俩送去,说是绿色蔬菜。亲戚朋友都羡慕:“你们跟继母相处得真好!”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亚娟和姐姐多么希望,父亲和继母能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2001年,父亲忽然尿血, 检查结果竟是: 膀胱癌晚期! 继母安慰父亲:“老头子,咱们该怎么治,就怎么治。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你放宽心。”老父亲听到老伴的话,积极配合治疗。 出院回到家里,继母对姐妹俩说:“你们放心地把老头子交给我吧,你们都有自己一大家子的事儿,该干嘛干嘛去。”继母如照顾婴儿般,全心全意地伺候父亲。还不断地安慰他:“老头子,你可不要胡思乱想,咱们好好养病。” 父亲一年后,还是带着不舍走了。这对继母打击太大了,每天呆呆地望着父亲的遗像,喃喃自语:“老头子,你咋这么快就走了?跟你这日子还没有过够呢。” 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继母的精神越来越差。亚娟姐妹俩想着让继母轮流到她们俩家养老。可是继母不愿意。 那意思分明是:“我没有生你们,养你们,不好拖累你们呢。”姐妹俩没有办法,只能经常往家里跑。 没有想到,春节时继母竟然被儿子送到了敬老院里,亚娟和文菊听到消息,很是气愤:“这种事怎么也不通知我们一声?”“他们也许有自己的难处吧。” 果然,一打听,才知道继母的儿子生意失败,不得不到南方打工去了,而她的女儿远嫁,一年也难得见到一、二面。 在那家敬老院,见到继母气色并不好。她却说:“在哪里习惯了都好。你们放心吧。”姐妹俩都暗自叹气。 一个月后,亚娟夫妻到姐姐文菊家吃饭。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沙发上的继母,她连忙迎了上去,握住继母的手。 文菊走过来:“我和你姐 夫把阿姨接出来了,敬老院再好也不如自家人在一起。以后跟我婆婆做个伴吧。”继母低下头,不知道说啥好。 亚娟连忙说:“阿姨,你到我家二十多年,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心里有数。过去你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现在换我们来照顾你。你以后你就在我和姐姐家轮流过吧。” 继母与父亲相濡以沫二十多年,她精心照顾老伴,对继女视如已出,关心照顾孙辈,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父亲去世后,继女主动要求照顾她的晚年生活,感人至深。 这一家人的故事,也证明了亲情的本质是爱与责任,而非血缘纽带。 在现代社会、重组家庭增多的背景下,故事启示人们:耐心经营、真诚付出可化解原生矛盾,让“重组家庭”成为“重生家庭”。 作品声明:为了提高文章可读性,文中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谢谢!
女孩们你们要的去父留子……前天同事接了一个案件:女孩是独生女,想招一个上门女婿
【5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