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体之眼审视真相——马学军案呼唤透明度 据媒体报道,2011年,施工方马学军挂靠甘肃昭通路桥公司中标东乡(锁南镇)至临夏(折桥)二级公路改建项目DL1标段,2012年10月4日工程完工后,施工方马某军起诉讨要政府拖欠的4565万余元工程款。马某军一方起诉后,2019年4月,甘肃省临夏中院一审认定《结算审核报告》有效,判决东乡族自治县政府应向昭通公司给付工程款4565万余元及利息。东乡族自治县政府上诉后,2021年2月,马某军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被公诉,法院认定马某军采取虚增工程量、虚构变更项目、重复上报工程量等手段,以虚假的《结算审核报告》起诉,企图通过民事诉讼骗取国家项目资金,最终以诈骗罪判处马某军有期徒刑11年。马某军不服判决,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近期已进入审查阶段。 这起由此引发地从民事纠纷演变成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在业内外引起了关注,也引发了业内外关于法律风险的讨论。合同签订、施工过程、款项结算以及争议处理等方面如何有效规避法律风险,避免产生出现无法接受的后果,不失为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如果在程序上或者方式处理不当,出现资质不符、程序违法等问题,就可能将自己置于较为危险的境地。 不过,主观故意与客观无意,民事争议还是刑事性质,不能一方为主也不能自话自说,讲求的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脱离了事实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法律的公平性也就受到影响。这些典型的案例有很多值得解剖的地方,其中的真相也需要保持更高的透明度,以便于公众的审视与社会的监督,让权利在与权力的角逐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也以公开的判决结果回应社会的关切。 究竟是合同纠纷还是合同诈骗,真相才是判定的唯一标尺。从胜诉到败诉,再到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这样的反转确实颇有些影视剧的味道,个中的一些疑问也需要得到解答。现有的信息还远远无法满足公众关切的需要,存于心中的不少疑惑,也需要通过真相和事实得到进一步验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论从个案本获得公平对待,还是基于社会监督与普法的考量,都需要让此案的更多细节和信息得到披露,让全社会都能基于真相与事实,作出更为客观和理性的判断。 真相是维护正义的前提,在法律领域,真相是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真相的揭示,不仅让人们能够看清事实的本质,也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媒体作为舆论公器,为此需要发挥媒体作为第四权的力量,通过深入调查揭露事实真相,对于纠正错误的价值判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已有媒体率先走出了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体参与到此案的报道中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共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也希望相关部门公开更多和披露此案的信息,以便社会各界能够基于充分的信息进行评判。
以媒体之眼审视真相——马学军案呼唤透明度 据媒体报道,2011年,施工方马学军
南莲趣事
2025-04-24 19:13:33
0
阅读:76